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关注 > 相关新闻 > 9个糖尿病术语我们可以不要

9个糖尿病术语我们可以不要

2017-09-07 来源:糖尿病天地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很多糖尿病患者喜欢对别人说我是糖尿病人,去医院医生也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每位患者。其实,我们应该避免使用“糖尿病人”这类过于笼统的名词,因为每位患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存在着多样性,所以不宜一概而论划为一个单一的群体。

   1.病人

 
  很多糖尿病患者喜欢对别人说我是糖尿病人,去医院医生也喜欢用这个词来形容每位患者。其实,我们应该避免使用“糖尿病人”这类过于笼统的名词,因为每位患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存在着多样性,所以不宜一概而论划为一个单一的群体。
 
  2.差、不好
 
  糖尿病患者习惯谈论自己的血糖值或者糖化血糖蛋白值用“差”、“不好”等词语,甚至有时用血糖的好坏来决定这一天的心情。
 
  常用这些消极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的控糖状态,就会慢慢对自我监测血糖产生怠慢甚至抵触,进而对控糖失去信心。不少患者看到血糖结果高了就会产生负疚感,觉得“我有糖尿病,这都是我的错”。这样下去又怎么会有动力来积极面对治疗呢?
 
  3.顽固、不稳定
 
  “顽固”、“不稳定”这样的形容词被广泛用于描述忽高忽低的血糖水平,表示难以控制。但是这类形容词给患者本人打的标签太过沉重,让人觉得自己有种被医生遗弃的感觉,不利于改善健康状况。
 
  4.欺骗
 
  我们都会说谎,这是人自我保护的本性之一,很正常。但是对于糖尿病这种需要长期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来配合药物治疗的慢性病,这个词就不是好苗头了。没有完成锻炼目标,没有控制好热量的摄入,对家人或者医生撒谎,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其实只会影响对病情的控制。更有甚者,去医院复查前一天或前几天严格控制饮食,甚至用药后再抽血,只为得到血糖控制很好的假象。
 
  5.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这个词带有一点点不可避免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引起并发症的不单单是不良的血糖控制,很多时候遗传和未知因素也起到很大作用。在医院里经常听到医生或护士对糖尿病患者说“你要是不赶紧控制好血糖,就会出现失明、肾衰等各种并发症”,“你有糖尿病足,生活中必须小心,否则有可能会截肢”之类的话。其实这样说在大多数时候非但不会促使患者加强对护理的重视,反而会增加患者的恐惧感。
 
  6.否定
 
  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秉持着否定自己的消极心态,比如血糖控制不好、体重增加等等一些负面情况都归结于自身的问题,其实细加分析,问题其实可能出在外因上面,比如缺少家庭成员的支持、医生的治疗方案不当或检测不准等。所以,糖尿病患者应时刻记住,不要一味否定自己,出了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是对的,但也不能忽视了各种外部因素。
 
  7.失败
 
  治疗糖尿病得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配合治疗,就像一个大目标被分成了许多的小目标,所以有时候小目标的失败其实很常见。经常听到糖尿病患者朋友抱怨“今天的饮食失败了”,“靠口服药控糖的努力失败了”等,这类关于失败的谈话其实是弊大于利。因为糖尿病的治疗过程是动态的,而不是实现一个小目标就取得了整体的成功,一次失败不要钻牛角尖,要学会及时的根据个体的自身需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8.不听话
 
  在医生和护士口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这个病人太不听话了”。其实,每位糖尿病患者没有按照医生要求去做,可能都有他自己的理由。埋怨患者并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源,“不听话”的这个词很容易让患者感到委屈甚至抵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详细询问未按要求去做的原因,然后给出解决方法。9.不关心自己
 
  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都会听到家人朋友这样的唠叨,“自己有病了还不知道好好治”,“自己的病自己还不关心”等。其实,这样做不仅难以激励患者去积极治疗,还会让患者认为大家不支持自己,控糖只能靠自己努力。
 
  我们不妨换种角度去鼓励患者,例如,“孙子还等着您带呢,您可得赶紧把血糖控制好了”,“现在咱俩都退休了,我可等着你控制好血糖了,一块出去旅游呢”……这类目标性强而且简单轻松的生活目标往往更具有鼓动力。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