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2.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他们的健康与安全深受大家关注,跌倒可谓是伤害老年人的头号杀手,年轻人摔一跤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可能没什么,可是对于老年人,跌倒是他们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群体之一,老年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提高对健康的关注,预防跌倒发生。
老年人跌倒事故频发
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跌倒造成骨折等意外情况,可导致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据报道: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0%每年至少跌倒1次,其中近半数会再次发生跌倒;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跌倒还逐渐增加,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高达50%,其中5%~10%的倒跌可导致骨折。因此,预防跌倒是老年人及其家属必须重视的健康问题。
跌倒原因——心理因素
一些老人由于怕自己摔倒给家人添麻烦,还有一些独居老人因为无人照顾更害怕摔倒,而主动减少活动,长期不活动者活动能力下降,这种束手束脚的行为反而会使跌倒的危险性增加。独居老人常会有沮丧和
焦虑心理,这些心理状态会削弱老年人对自己、环境和其他人的注意力,不能及时发现危险情况,从而增加跌倒的机会。
为避免心理因素导致跌倒,需要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交活动,训练大脑功能。勤读书、看报和学习新技能,老年人能够保持对外界环境的反应度和灵敏度。乐观心态给健康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任何
药物都无法替代的,老年人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跌倒原因——环境因素
被物品绊倒、地板滑倒、浴室滑倒、穿不合适的鞋和裤子(鞋带过长、裤腿过长)、路面湿滑、携带较重物品及室内照明差等都是造成跌倒的原因,老年人的家里一定要避免这些危险因素。老年人上下楼梯要尽量放慢速度,双手扶着楼梯把手,下楼梯脚尖先着地,确保安全后再挪动另一只脚。需要捡起地上的东西时,要扶住固体物,直腰蹲下捡东西。穿裤子和袜子要坐在床上或椅子上。老年人应选择有跟鞋(鞋跟一般为1.5~2厘米左右为宜),最好带有防滑功能,如宾馆的一次性拖鞋鞋底没有纹理容易导致摔倒。
行动不便的老人,建议夜间在床边放置小便器,减少到卫生间次数而预防跌倒。起床时要先在床上躺5分钟,轻轻活动下手脚、伸伸懒腰再起床,老年人注意不要起床过猛,可以扶着床边慢慢起来。如果您早上醒来后马上起床,而身体还没有适应,就会出现头晕、心慌、四肢无力等症状,容易跌倒。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细节很琐碎,保护好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跌倒原因——影响平衡能力的药物
镇静药、催眠药、肌肉松弛药和抗
精神病药物可导致患者神经肌肉系统不稳定;抗高血压药、血管扩张药和抗心律失常要可导致全身供血量下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泻药等导致体内
血糖、水和电解质代谢异常。以上这些药物都会影响人体平衡能力,是老年人反应或认知能力减退,增加跌倒的风险。因此对于服用以上药物的老年人,应该加强跌倒防范。
这些因素会增加跌倒风险
还有一些疾病会导致跌倒风险增加,比如心脏病患者在突发心律失常时,由于心脏跳动不规律导致心脏射血量突然下降,可能出现晕厥昏倒。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低血糖也容易跌倒,
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病患者也容易发生跌倒。
骨质疏松患者跌倒后容易出现骨折。老年人尤其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容易跌倒,长导致髋部骨折。对于跌倒风险高的人应重视自己的骨骼健康,向医生寻求帮助,评估自己骨折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老人跌倒后的处理
老年人自己如何起身?(1)如果是背部先着地,应弯曲双腿,挪动臀部到放有毯子或垫子的椅子或床旁,然后使自己较舒适地平躺,盖好毯子,保持体温,如可能要向他人寻求帮助。2)休息片刻,等体力准备充分后,尽力使自己向椅子的方向翻转身体,使自己变成俯卧位。3)双手支撑地面,抬起臀部,弯曲膝关节,然后尽力使自己面向椅子跪立,双手扶住椅面。4)以椅子为支撑,尽力站起来。5)休息片刻,部分恢复体力后,打电话寻求帮助——最重要的就是告知自己跌倒了。注意:老年人跌倒后要先排除自己没有骨折后再移动,如果跌倒后自我判断已经发生了骨折,那么需要保持原位,及时拨打救助电话。
提高平衡能力的小招式
金鸡独立
睁眼或闭眼,双手叉腰,一腿弯曲,一腿站立尽可能长的时间。也可以两腿轮流做单腿跳跃,以增强腿部力量。每天早晚各跳10分钟(每次跳20个,两次之间休息30秒钟)。
“不倒翁”练习
挺直站立,前后晃动身体,脚尖与脚跟循环着地以锻炼下肢肌肉,达到控制重心的目的。
坐立练习
站在椅子前反复缓慢起立坐下,坐立练习时可以将一个纸盘放在头顶上,尽量保持不掉下,以增强平衡性。
沿直线行走
画一条直线,向前迈步时,把前脚的脚后跟紧贴后脚的脚趾前进,步行的轨迹尽量和直线重合。在向前行走到10~20步后,把身子转过来按照同样的方式走回去。行走时,可以将一个纸盘放在头顶上,尽量保持不掉下,以增强平衡性。
侧身走
俗称“蟹步”,就是像螃蟹一样横着走。
倒着走
找一块平坦的空地作为练习场所,倒着走并尽量保持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