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关注 > 专家访谈 > [CDS访谈]从机制到临床:不同α-糖苷酶抑制剂之间的区别

[CDS访谈]从机制到临床:不同α-糖苷酶抑制剂之间的区别

2017-04-05 来源:idiabetes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α糖苷酶抑制剂上市已有十几年,经过这么多年的临床应用,发现α-糖苷酶抑制剂的降糖疗效不错,尤其是对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亚洲人群,降糖效果更好;而且,α-糖苷酶抑制剂的安全性较好。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陆菊明教授访谈

  α-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为一类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在本届CDS年会上,陆菊明教授接受《国际糖尿病》采访,对两种常用的α-糖苷酶抑制剂,从作用机制到临床应用中的关键问题给与了详细解答。

  《国际糖尿病》:感谢陆教授接受《国际糖尿病》的采访,今年AACE(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防治流程图将α糖苷酶抑制剂列为降糖治疗的一线用药,它也被列为糖尿病前期的药物选择。结合国内外指南,您认为α糖苷酶抑制剂在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诊疗中的地位如何?

  陆菊明教授:α糖苷酶抑制剂上市已有十几年,经过这么多年的临床应用,发现α-糖苷酶抑制剂的降糖疗效不错,尤其是对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亚洲人群,降糖效果更好;而且,α-糖苷酶抑制剂的安全性较好,除了使用早期的胃肠道反应外,几乎无其它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可供选择的药物较多,大家更喜欢从安全性方面考虑用药。大家喜欢安全性好的药,对安全性低的药有所担心。从安全性方面评价,这类药物排名较靠前。

  另外,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主要是降低餐后高血糖,目前很多研究显示餐后高血糖可能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相关性。从这个角度讲,降低餐后高血糖可能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方面获益。

  《国际糖尿病》: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胀、腹泻或腹痛是α糖苷酶抑制剂的唯一“短板”,临床上,造成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减少或避免?两种最常用的α糖苷酶抑制剂伏格列波糖和阿卡波糖二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有何差别?

  陆菊明教授: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淀粉酶和糖苷酶,所以减慢了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单糖的过程,使整个胃肠道对食物的吸收时间延长。正常情况下,胃肠道对食物的吸收在小肠上段,而使用了糖苷酶抑制剂后,食物在小肠内相对均匀的吸收,而降低了餐后高血糖。正常情况下,糖苷酶在小肠上段比较活跃,而小肠远端的糖苷酶不活跃;而在口服α-糖苷酶抑制剂后,没有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进入小肠远端,使肠道远端的糖苷酶变得活跃,而使碳水化合物在全肠道都能被吸收。所以在没有适应α-糖苷酶抑制剂的阶段,尤其是刚开始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时,约有10%-20%甚至40%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包括腹胀、腹泻、排气增多等。

  目前很多临床观察试验及临床应用实践均提示,伏格列波糖(倍欣)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低于阿卡波糖。因为伏格列波糖对酶的抑制更有特异性:主要抑制α-糖苷酶的作用,而对淀粉酶的抑制较弱。正因为注意到了这个副作用,所以在临床应用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至常规剂量,这样可以明显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国际糖尿病》: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进行性减低,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是否有不同的限制级别?这种差异是否与二者分子结构的不同有关?

  陆菊明教授:α糖苷酶抑制剂的安全性较好,对肾脏的影响如下:伏格列波糖完全不吸收,曾有研究显示,口服10倍剂量的伏格列波糖(0.2mg),即2mg后血药浓度无明显升高。换言之,伏格列波糖基本上是不吸收的,故其不经过肾脏排泄。而阿卡波糖尤其是其代谢产物有少量吸收入血。所以说明书中强调轻、中度肾功能损害时二者均可以使用,而严重肾功能不全时禁用阿卡波糖,可慎重选择伏格列波糖。二者的区别可能是与胃肠道对2种药物的吸收不同有关。

  《国际糖尿病》:临床上阿卡波糖的起始剂量是50mg每日三次,而伏格列波糖是0.2mg每日三次,造成这种显著的剂量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陆菊明教授:这两种药物的制造工艺不同。阿卡波糖是放线菌繁殖过程中的产物,是原始的一种α糖苷酶抑制剂;而伏格列波糖又经过了合成加工,使其分子量变小。阿卡波糖是4个假单糖分子,而伏格列波糖只有1个假单糖分子,所以伏格列波糖分子量较小,且伏格列波糖对α-糖苷酶的抑制更为特异。

  临床研究发现,因为两种药物的分子量不同,在人体肠道内二者为达到相当的糖苷酶抑制效果的所需要的量不同,即阿卡波糖的起始使用剂量为50mgtid,而伏格列波糖(倍欣)的起始剂量为0.2mgtid。所以,这两种药物对α-糖苷酶的抑制能力不同决定二者的剂量不同。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