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关注 > 专家访谈 > 肥胖与糖尿病论坛2017丨陆灏:从辟谷讲起——谈中医药减重

肥胖与糖尿病论坛2017丨陆灏:从辟谷讲起——谈中医药减重

2017-04-03 来源:idiabetes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对于糖尿病前期即糖尿病高危人群而言,中医药在预防糖尿病发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虽然二甲双胍等西药也被证明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但大部分中国人可能还是更愿意接受中医药干预。

  编者按

  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生与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炎症反应等关系密切。在本届论坛上,上海中医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陆灏教授就中医药在减重方面的话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并现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辟谷”源自道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它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绝粒、却粒、休粮等。辟谷最早记载源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作为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法则,辟谷在很多古书典籍里也有记载。

  传统的辟谷分为服气辟谷和服药辟谷两种主要类型。服气辟谷主要是通过绝食、调整气息(呼吸)的方式来进行;服药辟谷则是在不吃主食(五谷)的同时,通过摄入其他辅食(坚果、中草药等),对身体机能进行调节。

  对于辟谷,历代多有记载,其中很多都无法考证。除了我国历史上的辟谷,世界各国都有类似的禁食,或少食的风俗,如在印度瑜伽中也有每周有一天不吃饭,而回教在斋月时候白天不吃饭,夜里才吃,这都与辟谷有类似的地方。

  如何认识辟谷呢?首先这不是普通人随意可为的,黄帝内经中就指出“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其次,辟谷与现代的禁食疗法有类似的地方,但其目的和手段还是不尽相同。至于用辟谷减重,甚至用于治疗肥胖病、糖尿病等现代疾病则更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一般认为现代禁食疗法起源于德国。1911年,德国的一位博士因胆囊炎和链球菌感染后的关节炎,接受了禁食疗法,获得了令人惊奇的效果。由此,于1920年创办了第一家医院,发展和推广了禁食疗法,沿用至今。发展到现在,各种禁食方法层出不穷,如:标准无饥饿禁食疗法、周末禁食疗法、隔日禁食疗法等等,但仍缺乏规范,更缺乏严谨的研究。个人认为,作为一种探索研究则可,但作为治疗疾病的标准方法,尤其是治疗代谢性疾病,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辟谷,尤其是服药辟谷是可以归入到中医疗法中的,关于所服的药物,各家各流派也不尽相同,常用的杂粮是芝麻、黑大豆、红枣、栗子、胡桃肉、蜂蜜及酒类。至于药物就更多了,有地黄、黄精、何首乌、枸杞子、天门冻、麦门冬、菊花、茯苓、白术、松子、柏子仁、苡仁、山药、杏仁、白芍、菖蒲、泽泻、石韦等。宋《太平圣惠方》中还记载有“神仙辟谷驻颜秘妙法”,由茯苓、栗子、芝麻、大枣组成,熬成膏药服用。但其对于代谢性疾病的治疗目前罕见报道。

  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方法都有应用于减重、治疗代谢性疾病的报道和研究,我们在关注辟谷的同时,不妨多关注一些其他更安全、更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谈中医减重防治糖尿病

  ——上海中医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陆灏教授采访

  减重——2型糖尿病患者不可忽视之干预

  临床实践中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肥胖,减重对其至关重要。对于不合并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则需要进行个体化评估,对于伴有严重脂肪肝等局部肥胖患者也需要进行减重干预。就减重而言,鉴于体重增加与饮食因素、运动因素及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均有很大的关系。对于需要减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虽然饮食管理首当其冲,但临床实践中要想减重不能单纯进行饮食控制,而是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在饮食干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运动干预并在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中医眼中的肥胖

  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生与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炎症等关系密切。与西医对肥胖有各种各样的分类一样,中医认为肥胖与患者不同体质有关,临床上肥胖患者往往属于湿质或偏气虚、阳虚质,能量代谢相对较低。就发病危险因素而言,中医认为肥胖的高发与环境因素(最重要的是饮食因素)及精神压力性因素有关。具体来说,中医认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即若不节制饮食导致饮食过度可损伤肠胃。而劳伤心脾,即思虑过度可导致脾的功能异常。中医理论认为,胃主进食受纳,脾有运化水谷的功能,主吸收食物的营养成分并将其转化为能量,脾功能的异常,可以导致饮食中的精微物质不能被吸收,而变为浊邪留滞体内,导致肥胖的发生。同时,肥胖患者又常喜食膏粱厚味等助热、生湿之品,故往往湿热较重,出现本虚标实。

  中医减重之有效途径

  就减重而言,中医强调综合减重,有节食(包括辟谷)、中式运动、中药及中药复方、针灸、推拿等多种综合减重手段。其中,辟谷(即不食五谷)注重饮食控制及节食,是控制肥胖的重要手段;太极、气动等中式运动已被初步研究证明可以减重;山楂、枸杞等中药也被证实有很好的减重效果,且具有药食同源的性质。因此,可以将中药减重手段融于日常生活。此外,多项研究显示,中药组成的复方也是治疗肥胖的重要手段。另外,针灸、推拿也是中医减重的有效手段。未来,有必要对中医综合减重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和评估,为推广中医减重的应用提供循证依据。

  中医防治糖尿病之优势

  就糖尿病防治而言,中西医各有优势。对于糖尿病前期即糖尿病高危人群而言,中医药在预防糖尿病发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虽然二甲双胍等西药也被证明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但大部分中国人可能还是更愿意接受中医药干预。这主要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西药相比,中医药在副作用及长期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就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而言,西医西药可能更具优势,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可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有研究表明在西药降糖的同时联合中药治疗可使血糖控制更佳,达标率更高。就糖尿病并发症治疗而言,中医中药优势更显著,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预后。总体而言,中西医结合是未来中国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