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糖尿病频道 > 糖尿病治疗 > 降糖药 > 细数众多降糖药

细数众多降糖药

2017-02-18 来源:内分泌时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HbA1c>9.0%时则应启用多药物联合或胰岛素治疗。控制目标方面,对于不同人群可以有不同的降糖目标。

  2012年ADA-EASD立场声明中表示,降糖药物选择,需要从效果、低血糖、体重、副作用及费用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2013年AACE则强调降糖、减重与安全并重,推荐根据HbA1c的不同水平选择单药、联合或多重用药。

  2015ADA的血糖控制方案主要是新增了SGLT-2抑制剂的使用,使得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的二线治疗药物由原来的5种变为6种。

  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葡萄糖摄取、延缓葡萄糖吸收等,而各类降糖药对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作用也不同。

  下面我们将对各类药物的特点一一解读。

  磺脲类药物

  是一种经济、经典的胰岛素促泌剂。副作用包括体重增加和低血糖,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其中,格列喹酮由于主要通过肝胆系统排泄,在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也可以使用。但随着新降糖药的不断出现,该类药在临床中的应用正逐渐减少。

  胰岛素促泌剂由于降糖作用强,在中度高血糖患者中应用广泛,但需要注意及时减量。在轻度高血糖病人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如果使用,应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有肝肾功能损害者,除格列喹酮外不应使用。使用中均需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格列奈类

  属于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可单独使用或与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联合使用,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要靶点。由于糖苷酶抑制剂也是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在与该类药物联用时要注意评估用药风险。另外需强调,该类药物需每次进餐时服用,并非中长效制剂。

  二甲双胍

  各国指南推荐的一线首选药物。可增加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糖输出,减少肠道对糖的吸收。二甲双胍单用时可有效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对HbA1c也有明显改善,可使HbA1c下降1.5%-2%。

  二甲双胍的疗效与剂量相关,在1500-2000mg/d时效果最佳,使用500mg/d的剂量则效果不明显。除降低血糖外,二甲双胍还可以降低L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双胍类药物不导致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可以减少超重和肥胖导致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在没有禁忌症时需全程用药。

  但二甲双胍可引起胃肠道不适;另外,在应用中约有5%-20%的患者会发生原发性失效的现象,这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用药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有关。

  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使HbA1c降低约1%。不增加甚至可降低患者体重,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常见,如早期肠道排气、胀气等;若从小剂量开始,后期这些不良反应会消失。研究显示,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阿卡波糖100mg与二甲双胍疗效相当。

  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葡萄糖吸收、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不依赖于胰岛素而起降糖作用。对单纯餐后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且用于轻中度高血糖患者不发生低血糖;另外,已被批准用于IGT患者。

  噻唑烷二酮类

  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发挥降糖作用。此类药物对空腹血糖降低明显,本身不诱发低血糖;但HbA1c降低速度较慢,且可导致部分患者体重增加。后期由于发现其存在心血管副反应、骨折、水钠储留等风险,在临床中的应用地位逐渐下降。

  GLP-1相关类

  在进餐后,食物可刺激肠道细胞分泌GLP-1和GIP。两者作为肠道激素,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素分泌等作用影响糖代谢。最早研究表明,输注GLP-1持续6周可使HbA1c降低1.3%左右,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约77%。

  但GLP-1可被DPP-4酶降解失活,因此,新降糖药DPP-4抑制剂和GLP-1类似物应运而生。。

  SGLT-2抑制剂

  SGLT-2承担了肾脏90%的葡萄糖重吸收,选择性抑制SGLT-2便可通过增加尿糖、减少能量摄入而降低血糖水平。而增加尿糖尚未发现对患者有致病表现,此类药物由此而出现。

  2型糖尿病治疗经验

  单一用药时治疗效果往往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早期联合治疗可能对强化血糖控制、延缓胰岛细胞功能衰竭非常重要。

  欧美国家往往根据HbA1c水平划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不同干预。HbA1c<6.5%为糖尿病前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进行预防;

  HbA1c在6.5%-7.5%时可以单一用药,同时应注意根据作用机制区分药物作用强弱,以及对餐后和空腹血糖的作用靶点来选择药物;

  HbA1c在7.5%-9.0%时需双联用药,联合用药需机制互补并注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HbA1c>9.0%时则应启用多药物联合或胰岛素治疗。控制目标方面,对于不同人群可以有不同的降糖目标。

  当然,对于降糖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如糖尿病分型、体重指数、病程长短、血糖水平、合并症和并发症情况、年龄、餐后和空腹高血糖类型、生活习惯及经济状况等。综合以上情况方能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个体化降糖治疗方案。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
手机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