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预防肿瘤 > 如何自测 > 如果亲人被诊断癌症 家属应该怎么办

如果亲人被诊断癌症 家属应该怎么办

2019-05-05 来源:肺癌康复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癌症的治疗,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学习并使用好现行的医保政策,如特种病的办理、大病医疗保险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支出,缓解经济压力。

现代社会,癌症发病日益猖狂,人人谈癌色变。如果自己的亲人被确诊癌症,这对于整个家庭无疑如晴天霹雳。可是,毕竟生活还要继续,如何面对这一事实,并能与亲人携手共度余生,是患者与家属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从家属的视角,来谈谈这个话题。

医疗篇

一、积极为患者寻求高质量的治疗,谨遵医嘱

首先,通过咨询相关专业机构、病友推荐等方式了解擅长治疗此类癌症的正规医院,选一家靠谱的医院,前往就诊。

如果患者不愿前往,家属在前往医院需要知道及携带如下信息:

患者症状及其诱因、开始发生的时间、发作规律、程度及变化等,可做简要的笔记;

尽可能全的带上患者的病历资料,如曾做过的检查、治疗方案等。

拿到制定好的治疗方案后,家属应积极敦促辅助患者接受治疗。如果对于治疗方案尚存顾虑,可与临床医师沟通,若顾虑尚未打消,可再找一家大医院咨询。充分认可治疗方案后,那就遵医嘱,接受治疗吧!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以下症状,请及时联系医生:

呼吸困难

突发剧烈心慌,出汗或脸红

莫名的强烈不安感

某些药物或补充剂会导致或加重焦虑症状。如果在开始服用新药后焦虑情绪恶化,请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

如果患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抑郁情绪时,建议及时寻求心理咨询。

二、学习此类癌症的医学知识

通过文献学习,家属能深入了解此类癌症的病因、症状和体征、检查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式、预后等,对患者正在接受的治疗方案及日常生活调护有一个专业而全面的认识。

如果嫌看文献太头疼,那就关注我们肺癌康复圈微信公众号或者觅健APP吧,我们会定期为各位朋友推出癌症相关的科普常识,通俗易懂、专业权威、简练明了,如有问题还可以向后台咨询。

三、加入抗癌群体

如果有癌症患者互助团一类的抗癌群体,可以考虑加入,一则有助于为患者增强信心,二则可及时获取癌症治疗的相关信息。

在我们觅健APP上,可以得到很多病友们互相的鼓励,这可为患者增强信心。另外,还会有治疗癌症的相关消息,仅做参考。

经济篇

学习医保政策

癌症的治疗,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学习并使用好现行的医保政策,如特种病的办理、大病医疗保险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支出,缓解经济压力。

如在北京,大病医疗保险实行“分段计算、累加支付”:起付标准以上(不含)部分累加5万元(含)以内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由大病保险基金支付50%,超过5万元(不含)以上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由大病保险基金支付60%,上不封顶;大病保险一个医疗保险年度结算一次。(北京市大病医疗保险所保障的大病,只有“符合北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后”的高额费用,才纳入北京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支付范围,进行“二次报销”)

了解下相关政策,可以减轻不少经济负担。此外,参与相关的临床试验,申请慈善赠药也是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方式。

生活起居篇

一、饮食调护

有关饮食,之前我们推过相关癌症的具体饮食推荐

这里我们简要提一下少吃或者不要吃的食物:

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少食油腻、煎炸、烧烤、腌制、烟熏食物;

减少咖啡因等的摄入。

二、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癌症患者,特别是接受放化疗期间及刚结束时,免疫力相对较低。避免着凉、诱发感染,对于患者尤为重要。毕竟,同样是感染,对于健康人和癌症患者,它的破坏力差别不容小觑。

临床上,危重患者因为肺部感染引发一系列病理反应、最终致命的案例,不在少数。所以,谨慎为上!适时为患者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

三、家居准备

在家中可根据患者的治疗需求准备医疗器具,如氧气、口罩、必要的消毒物品等。

家具尽可能简洁,避免磕碰意外。

勤洗勤换衣物、被褥,打扫卫生不留死角,减少感染机会。

心态篇

癌症患者可能会有这些症状:

在思考、解决问题或做出决定(甚至是小事)时很困难;

容易心情激动、烦躁不安,甚至恐慌;

很悲观,总感觉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

发抖或颤抖;

头痛;

容易胡思乱想;

时常疲倦;

入睡难,睡眠较浅,易醒。

美国癌症协会推荐过一些能缓解癌症患者焦虑心理的方法,不妨一试:

使用冥想或其他类型的精神支持。

每天尝试几次深呼吸和放松练习。例如,闭上双眼,放慢互相频率,增加呼吸深度,想着全身每个部位在慢慢放松,从脚趾开始一直到头部。您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舒适的地方,比如阳光温和的海滩或绿意盎然的草原。

作为家属,多陪陪患者,多一些理解与包容,但交流要注意:

与患者谈论他们的焦虑与担忧时,一定要谨言慎行;

当患者面临严重的焦虑时,不要尝试与患者讲道理,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患者情况;

患者不愿沟通时,不要试图强迫他说话;

不要轻易去评判患者的感受;

如果患者心理状态仍然较差,建议寻求心理咨询。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