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博大精深,小小腊八粥大有不同
摘要:腊月初八的时候开始炮制。将大蒜剥去外皮儿,切去蒜蒂。然后将大蒜放入可以密封的罐子或者瓶子中。
△如何自制腊八粥
主料
枣、核桃、莲子、大米、冰糖、杏肉、花生、百合、芸豆、葡萄干
工艺
1、原料洗净2、熬好,装粥
做法
1、先把豆类洗净,泡好;
2、把豆类先煮烂,再放入冰糖;
3、等煮好后再加入大米;加入干果
4、等小火熬好3小时后加入百合;
5、制作成成品
☆全国各地腊八粥的特点
天津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
山西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
陕南人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山东“孔府食制”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
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
浙江人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
上海人“杂粮粥”的趋向。
△如何泡制腊八蒜?
材料
大蒜若干头(用紫皮蒜更佳,易入味更脆嫩),米醋一瓶。
做法
1、腊月初八的时候开始炮制。将大蒜剥去外皮儿,切去蒜蒂。然后将大蒜放入可以密封的罐子或者瓶子中。
2、将醋倒入,直至没过蒜瓣儿。
3、将容器密封,放置到阴冷(保持五度气温为佳)的地方。7-10天后(有说15天味道更好),蒜变绿以后即可食用。其实,即使过了腊月初八,也还是可以按此泡制“腊八蒜”作冬春保健
食疗。当然也可以买市面出售的瓶装米醋泡蒜头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