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肿瘤频道 > 医学前沿 > 不靠谱癌症先兆 你家里人知道吗?

不靠谱癌症先兆 你家里人知道吗?

2017-06-27 来源: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胃癌早期也无特异性症状,但如果有严重胃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出血和黑便,就需要当心了。

  近年来由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升高,很多人对癌症产生了很大的恐惧,因此喜欢把一些身体的症状和具体时间与不同器官的癌变联系在一起,看后对号入座,担心不已。那么,这些所谓的癌症先兆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其实很多癌症先兆都是没有临床科学依据的,因此不要过于恐慌。下面就来介绍几点关于癌症先兆不靠谱的例子。

  5年没生病,系肺癌先兆?不靠谱

  “五年内没生小病或发过烧,是肝癌和肺癌的先兆”这样的说法没有多少可信度,从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肝癌和肺癌的发病诱因及相关因素中,还没有这种说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平时几乎不怎么生病,往往因此疏于对身体的保健,不定期体检,结果一出问题反而真的是大问题,不少朋友或许曾有这样的感慨:好好的一个人,平时挺健康的,怎么说患上癌症就患了呢?其实,癌症的形成不是突然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每年定期体检还是很有必要的。即使认为“体壮如牛”,也别忘定期体检。

  长期便秘,是肠癌的先兆?要注意

  “长期便秘是肠癌的先兆”的说法,便秘与肠癌不存在因果关系,或者说不是直接导致肠癌的诱因,但是从临床统计数据来看,长期便秘的患者的确患癌的风险要相对高。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便秘的人,干燥的粪便经常停留于大肠,对肠黏膜产生不良的刺激作用,使肠黏膜产生炎症。

  同时,肠道内一部分尚未消化的脂肪、蛋白质等,在肠道厌氧菌作用下,可产生胺类,如亚硝胺、酚类、氨类等致癌物质,大肠黏膜与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能发生癌变。所以,长期便秘的朋友最好从饮食习惯上做些调整,比如吃得不要过精过细,如果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水分不足,很容易引起便秘。因此,要多吃粗粮和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同时不要拖延大便时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放松精神,避免情绪紧张、忧愁焦虑。长期便秘要及时就诊。

  凌晨一点到三点醒,是肝癌先兆?不靠谱

  对于“后半夜一点到三点醒,是肝癌先兆;三点到五点醒,是肺癌先兆”的说法,这种说法可能把中医十二时辰脏腑养生的理论误解了,按照中医十二时辰脏腑养生理论,夜里一点到三点属于丑时,对应肝。这时如果不好好休息,会伤及肝血,容易急躁,易生肝病。深夜三点到五点属于寅时,对应肺。这时如果不好好休息,会损伤肺气,不利脉络健康,因为中医认为“肺朝百脉”。

  但是这跟是否会患癌症的时间段没有对应的联系,值得提醒大家的是,长期睡眠状态不好对机体的免疫系统确实有所影响,会导致抵抗力低下、神经衰弱等,常见于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后半夜醒很常见,说明不了和哪种癌症相关。对应这么准确的时间,更是没道理。

  乳房不对称,易得乳腺癌?分两种情况

  这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乳房不对称的并不少见,如果是女性乳房发育过程中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即便是一大一小也不会跟癌症扯上关系,但是如果是以前乳房对称,某段时间出现一大一小的情况则要引起重视,可能是乳腺增生或者肿块引起的,不排除乳腺癌前期病变的可能性。

  所以建议女性朋友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朋友平均每半年做一次乳腺B超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另一个细节是,不少乳腺没有查出癌症的患者,存在肿瘤标志物活跃的现象,这类患者单侧乳房增大更值得警惕!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不同的癌症,发病前的特征不一样,要区别对待。下面是发病率最高、最有特点的三种癌症的早期症状表现。

  首先是肺癌,突出表现是阵发性的咳嗽,有咳不净的感觉。同时反复出现少量血,并有胸背痛、胸闷、发热的症状。

  肝癌的症状在早期不明显,甚至患病后较长时间可能毫无知觉。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逐步产生肝区疼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日渐消瘦等症状。乙肝患者、长期饮酒者容易诱发肝癌。

  胃癌早期也无特异性症状,但如果有严重胃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出血和黑便,就需要当心了。

  从癌症发病的年龄分析可以看出,50岁之后癌症的发病率“逐步上升”。这跟大部分癌症与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和损伤的长期积累有关。而有的癌症可能早在多年前就潜伏下来,如宫颈癌。所以,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到正规医疗机构体检一次,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

  除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一些常见的食物一旦变质,致癌物比砒霜还毒:

  提到黄曲霉毒素,大家可能不太了解是什么东西。但如果告诉你,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它的毒性是剧毒物质氰化钾毒的10倍,砒霜的68倍;其实它就藏在你经常吃的几种食物里……

  吃到坏瓜子,马上吐掉并漱口!

  很多人在嗑瓜子时,都吃到过“苦籽”。可你知道吗?这种吃起来有苦味的瓜子对身体伤害很大,甚至可能导致肝癌。

  瓜子一旦发霉,其中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吃到坏瓜子一定要马上吐掉并漱口。因为它是目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最强的物质之一,经常摄入可能增加患肝癌风险。

  黄曲霉毒素究竟为何物,它是怎样致癌的,如何避免与黄曲霉毒素的接触?黄曲霉毒素到底有多毒?

  大家应该都知道氰化钾,看谍战片的时候,被抓住的间谍将其抹一点在嘴唇上就能丧命,而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它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

  黄曲霉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26℃~28℃,温度越高,黄曲霉菌生长越快,而一旦在温度28℃~33℃、湿度80%~90%的环境中,黄曲霉菌很快能分泌毒素。所以说,这种毒素适宜在温度高又非常潮湿的南方生存。

  另外,黄曲霉毒素的稳定性很强,一般温度难以将其杀灭,即使用100℃的温度进行20个小时的灭菌,也不一定将其彻底去除。

  微量黄曲霉毒素即致癌!

  “黄毒”进入人体后,在肝脏中存留最多(是其他组织器官的5~15倍),因此对肝脏的损害也最大。

  人如果误食了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轻则可能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重则可能出现肝区疼痛、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病症状。

  体内黄曲霉毒素如果达到1毫克/公斤以上就可诱发癌症,而这仅相当于1吨粮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黄曲霉毒素。

  如此剧毒的物质,是怎样跑到我们日常饮食中的呢?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最喜欢在果仁和含油的种子内生长,尤其在花生等坚果中多见。它通常喜欢“亲近”以下5类食物。

  坚果类:花生、核桃、瓜子、开心果等

  当你发现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看起来有霉变之嫌时,很有可能已被黄曲霉毒素所污染,一定要丢弃。如果花生有芽了,也不能吃,黄曲霉毒素在花生受潮的情况下生长更快。

  谷物:玉米、大米、大麦、小麦、豆类

  凡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谷物都有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在食用前应仔细挑选,剔除霉变粒。

  粮油制品:花生油、玉米油

  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严格挑拣原料,使用霉化的花生、菜籽、玉米等生产食用油,或没有采用精炼工艺或工艺控制不足,都有可能造成黄曲霉毒素超标。

  家庭自制发酵食品:腐乳、黄酱

  食品工业生产的酱、酱油一般不会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而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则容易被污染。

  奶或乳制品:包括乳酪、奶粉等

  如果牛吃了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和食品后,在其体内会转化为黄曲霉毒素M1,并存在于乳汁中,可导致其加工的奶及奶制品中出现黄曲霉毒素M1污染,但其毒性程度远比B1小得多。

  这样做,避开黄曲霉毒素

  目前,对于已有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各个国家一般采取销毁食物的方式。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也能有效避免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不小心吃到怎么办?

  平时吃到霉变的坚果零食一定不要偷懒,要起身吐掉再用清水漱漱口;

  怀疑表面附着黄曲霉毒素的大米玉米,又不舍得扔掉,淘米时要用温水搓洗三、四遍,或用高压锅煮饭,能破坏一部分黄曲霉毒素;

  怀疑花生油黄曲霉毒素超标,可以将油加热到微冒烟,加点盐爆炒;

  哺乳期的母亲要注意饮食,母乳里面的黄曲霉毒素就是婴儿最早的暴露途径。

  怎样防止霉变产生?

  避免黄曲霉毒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斩断源头,防止食物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

  购买食物时,如果发现包装不清洁、已破损的不要买;

  “免淘洗米”等不经淘洗就可直接烧煮的粮食,购买时应选择离生产日期近的,一次不要买得太多;

  购买坚果应尽量选择小包装。买回家后,最好在低温、通风、干燥处保存(温度最好在20℃以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下),并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花生、核桃等最好是带壳保存,晒干后,用保鲜盒等密闭储存。花生煮着吃最安全。先用流动的水浸泡、漂洗,再用水煮熟吃。而人们平时最常吃的油炸花生米,应吃多少炸多少,不宜久存,若未吃完要马上倒掉。

  恶性肿瘤发病的原因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包括生活环境因素、人体自身免疫力、代谢功能以及基因因素等,饮食也是引发癌症的因素之一。但不管怎么说,科学、均衡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我们平时还应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这都能补充人体免疫细胞的免疫能力。现在新的医学研究表明,基因对癌症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市民应该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一些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市民,更应注意这些问题。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