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肝病频道 > 肝病种类 > 其他肝病 > 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戊肝传播危害不可不知

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戊肝传播危害不可不知

2017-10-30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戊肝是由戊肝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肝炎。戊肝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我国成人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占首位,尤其是在老年人群,戊肝所占比例更高。

  对于肝炎,大家可能最多听到的是甲肝、乙肝,甚少人有听到或关注过戊肝

  据国家卫计委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连续4年戊肝发病人数已超越甲肝,死亡人数也远超甲肝;在成年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发病已居首位。

  戊型肝炎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一般在发达国家以散发病例为主,发展中国家以流行为主。自1980年后中国新疆地区曾有数次流行,其他各地均有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报告,约占急性散发性肝炎10%,至少已有6个省市自治区曾报告发生戊型肝炎暴发流行。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以水型流行最常见,少数为食物型暴发或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孕妇易感性较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无家庭聚集现象。

  什么是戊肝?戊肝的发病有哪些特点?

  戊肝是由戊肝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急性肝炎。戊肝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我国成人急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占首位,尤其是在老年人群,戊肝所占比例更高。

  戊肝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常因饮水受到粪便污染造成大的水型流行。也可通过污染食物或戊肝患者密切接触传播,也有经输血传播的报道。

  戊肝水型传播的危害你不可不知

  世界各地都有因水源受到病毒污染而引起戊型肝炎爆发性流行的报道,其中以发展中国家最多。1986-1988年我国新疆南部爆发最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流行,历时20个月,共发病119280人。

  戊型肝炎系胃肠道传染病,平时多为散发。近年来证明戊型肝炎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多种动物(如鼠类、猪)存在感染或易感,可能是重要传染源,若其带有病毒的粪便感染水源,即可引起大规模的水型爆发流行,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

  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潜伏期10~60日,平均40日。一般起病急,黄疸多见。半数有发热,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肝区痛。约1/3有关节痛。常见胆汁淤积状,如皮肤瘙痒、大便色变浅较甲型肝炎明显。多数肝大,脾大较少见。大多数病人黄疸于2周左右消退,病程6~8周,一般不发展为慢性。孕妇感染HEV病情重,易发生肝功能衰竭,尤其妊娠晚期病死率高,可见流产与死胎,其原因可能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下有关。HBsAg阳性者重叠感染HEV,病情加重,易发展为急性重型肝炎。

  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人群在感染戊肝后重症化风险显着增加,包括孕妇、已有肝脏疾病的患者以及免疫抑制人群。一般人群中戊肝病死率为0.1%~4%,而孕晚期孕妇中戊肝病死率可达10%~50%,而且戊肝病毒可通过孕妇传染给胎儿,进而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急性戊型肝炎无特效治疗,绝大多数能自愈,需休息,注意合理营养和一般对症、保肝处理即可恢复。急性期患者最好在医院住院治疗。

  戊肝的传播途径

  1.食物污染

  可导致此病爆发,我国曾报道因为食物受传染而导致戊肝爆发。

  2.经粪-口渠道传播

  多因为水源被粪便污染所导致的,发病高峰多于雨季或者洪水后,其流行规模视水源污染程度而异。

  3.平时生活接触传播。

  4.输血渠道

  研究表明通过静脉输入含戊肝病毒血液或血浆,也会使受血者发生HEV感染。

  戊肝检验方法

  特异血清病原学检查是确诊的依据。

  1.酶联免疫试验(ELISA)

  检测血清中抗-HEVIgM,为确诊急性戊型肝炎的指标。

  2.蛋白吸印试验(WB)

  此法较ELISA法灵敏和特异,但操作方法较复杂,检测所需时间较长。

  3.聚合酶链反应(PCR)

  用以检测戊型肝炎患者血清和粪便中HEV-RNA,本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在操作过程中易发生实验室污染而出现假阳性。

  4.免疫电镜技术(IEM)和免疫荧光法(IF)

  用以检测戊型肝炎患者粪便、胆汁和肝组织中HEV颗粒和HEV抗原(HEAg)。但此两种方法均需特殊设备和技术,且HEV在肝组织、胆汁和粪便中存在时间较短,阳性率较低,不宜作为常规检查。

  戊肝诊断

  应根据临床特点、肝功能检查,参考流行病学资料。排除HAV、HBV、HCV感染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肝损害。

  1.急性戊型肝炎的诊断

  (黄疸型/无黄疸型)

  (1)病人接触史或高发区居留史:发病前2~6周内接触过肝炎病人或饮用过被污染的水、外出用餐、到过戊肝高发区和流行区。

  (2)持续一周以上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肝大,伴叩击痛。

  (3)血清转氨酶明显升。

  (4)血清病原学检验排除急性甲、乙、丙、庚型肝炎。

  (5)皮肤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大于17.1μmol/L,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6)血清学检验抗HEV-IgM阳性,抗HEV-IgG由阴转阳或抗体滴度由低转高4倍以上。

  2.急性重型戊型肝炎

  (1)符合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2)起病10天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指肝性脑病)。

  (3)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171μmol/L。

  (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3.亚急重型性戊型肝炎

  (1)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2)起病后10天以上出现以下情况者。①高度乏力和明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重度腹胀或腹腔积液;②血清胆红素上升>171μmol/L.或每日升高值大于17.1μmol/L。③血清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活度低于40%。④意识障碍。

  戊肝如此可怕,怎么预防?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戊型肝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数量大,且无黄疸型和隐性感染者不容易发现,传染源控制比较困难。

  所以预防的策略是“切断传播途径”,要真正做到饮水、饮食和手的卫生。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居住拥挤,环境卫生差的学校、工厂、农村和水源污染地居民尤其要高度关注戊型肝炎。预防戊型肝炎做好饮食卫生最重要。专家呼吁市民应多了解病毒性肝炎的预防知识、流行规律,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尤其注意“病从口入”,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