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心也就在于修心,而修心就要善于调整己心,使之得以保养,从而达到与道相符合这样的一种行为与要求。在《太上老君内观经》中说:“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保者,以其不内观于心故也。内观不遗,生道常存。”道教思想中的修道也就是修心,修心也就是修道。只有修心就能进人道境,进人道境就能提升境界。对于修心也就是修道或修道也就是修心的理论认识,在<三十六部尊经洞神部,真一经》中也曾提到,其说:“劝人修道,即以修心:教人修心,自可见道。道不可得见,因心以见:道不可得闻,因心以闻。夫闻见于道,皆因以心;心不可常,用道以守。”本来大道视之不见听之不用的,但只要用心视听,还是能够视听的,只是非直接的.而是间接的,也不是用眼睛的,而是依凭于心灵去感悟。
在道教的养生思想中,《孚佑帝君醒心真经》提出不少修心的方法,极其代表性,如其说。“生生世世,在在处处,水不起贪得心,瞋怨心,杀伤陷害心,杵逆凌犯心,贱淫偷窃心,占夺争斗心,欺蔑侮弄心,奸诈诓骗心,嫉妒毁谤心,谗媚趋附心,骄矜傲慢心,悭吝苟简心,奢靡逸乐心,妄想分外心,求谋钻剌心,眷恋富费心,优愁贫贱心,计较得丧心,分别尔我心,炫耀名誉心,遮盖过失心,瞒昧自欺心,胶执自是心,凝惑犹豫心,懊悔改变心,畏难退缩心,安逸自在心,苟且小就心,责效且夕心。如是等心,各各猛省。务使方寸之中空空洞洞,一物不交,一私不受;如皓月当空,万境澄撒:如明镜照人,须眉毕视。更如慧剑在身,可以水断蛟龙,陆剸犀象。斯为梦醒,不在大梦。又常起怖惧心,惭愧心,欢喜心,决断心,勇猛精进心,坚固耐久心。凡此等心,须以大智慧照之,大精神副之,大力量任之,斯能无微不烛,无坚不破,无难不成。身混尘俗,志气清明,与天地合其撰,与鬼神合其德。何有于仙,何有于凡。何凡之非仙,何仙之非天。道化一理。天人一家。”一个人如果能够除掉不当有之心而止于当有之心,虽是凡也同于仙。
一个人懂得修心实也就懂得养心,懂得养心多善于调心。在道教的养生思想中,调养身心是因为心与神心与智、心与目等等有着太多的联系。而调养身心主要应使心无所载,“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不能诱也,辩者不能说也,声色不能淫也,美者不能滥也,智者不能动也,勇者不能恐也,此真人之道也。”归根结底,真人之道就在于使外物无犯,内想不起,从而使心与神相合而不离,从而达到两者虽二其实却一的实效。
我们知道,“心者,神之舍;目者,神之牖。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内与心外都可以使心致乱,要不想致乱,就应使内无所思而外无所诱。在《道德经》中说:“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如何能使心不乱?只要在平日无事时,一室默坐,常以目视鼻,以鼻对脐,调匀呼吸,毋间断,毋矜持,降心火,人于气海,自觉遍体和畅。少视听,寡言笑,俱足宁心养神,即却病良方也。同时,“勿以涉事无厌,故求多事。勿以处喧无恶,强来就喧。盖无厌无恶,事不累心也。”这也可以说养心在于去累。不仅要去累,还要遗害。在《抱朴子内篇》卷九《道意》中,抱朴子说:“俗人不能识其太初之本,而修其流淫之末,人能淡默恬愉,不染不移,养其心以无欲,颐其神以粹素,扫涤诱慕,收之以正,除难求之思,遣害真之累,薄喜怒之邪,灭爱恶之端,则不请福而福来,不攘祸而祸去矣。”试想,人如果心头有事,怎么能利于身心的护养,而要想使心得以保养,就应使之达到平和的状态。若强弱失去均衡,心也就会生病。若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心不病。心不病又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劳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又需要摆脱一切,勿以妄想代真心,勿以客气伤元气。又每日胸中一团太和元气,病从何生?但是,人本来就生活在是是非非的人世,没有事或不遇事似乎不太可能,关键是当遇到事时如何对待。
在《庄子。人间世》中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懂得调养自己心性的人,悲哀或快乐都不能改变转移当时的心境。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世事,不逆于自然,这也就可以称之谓至德了。其实,养心也就在于能够调适自己的心境,这种心境的调养是需要修养的。在《庄子,在宥》中说,云将遇到鸿蒙,希望其给予自己指点一下为政的理念,鸿蒙说:“心养。汝徒处无为,而物自化。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瘁溟,解心释神,莫然无魂。万物云云,各复其根,各复其根而不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若彼知之,乃是离之。无问其名,无窥其情,物固自生。”这种心养不仅是养云将之心,实也是养天下人之心。只是对于云将而言需要修养无为之心,而对于天下的人而言,则可以充分享受管治者无为的原则而带来的愉悦心情。
人有时不懂愉悦心情,常常是被外物所感或所扰而难得养心,就如《老君清静心经》中说:“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人能清静,天下贵之。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而不能者,心未澄、欲未遣故也。能遣之者,内观于心,心无其心;外观于形,形无其形;远观于物,物无其物;三者莫得,唯见于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既无其无,无无亦无。湛然常寂,寂无其寂;无寂寂无,俱了无矣!欲安能生?欲既不生,心自静矣!“若心源澄则真灵守其位,气海静则邪物去其身。然而,要使心源澄则需应养之得理,只要心得养,则一身舒畅,若心不得养,则身体难以舒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为一身之主。
在《云笈七签》卷十一中说:“夫万法以人为主,人则以心为宗。无主则法不生,无心则身不立。心法多门,取用非一。有无二体,随事应机,故有凡圣浅深、愚智、真假,莫匪心神辩识运用之所由也。但天下之道,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从粗人妙权实则有二阶;吻迹符真,是非同乎一见。”人以心为根本,无心是不行的。但养心也不能过于用心,而是应从无心养起。老君说:“所以言虚心也,遭其实也:无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动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浊也:净心者,使不秽也。此皆已有,今使除也。心直者,不反覆也;心平者,无高低也;心明者,不暗昧也心通者,不质碍也。此皆本自然也。粗言数者余可思也。”这里可以看出,无心是除其有。我们为什么要以无心的状态而除其有呢?因为我们常常迷失于有。多有是非,多争名利,多重得失,这怎么能做到调养自心呢!
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47活血化瘀,通络,用于脉络瘀阻,眩晕头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胸中憋闷,心悸气短;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331、本品适用于治疗和控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以及预防泌尿系统事件:降低发生急性尿潴留的危险性;降低需进行经尿道切除前列腺(TLRP)和前列腺切除术的危险性。 2、本品可使肥大的前列腺缩小改善尿流及改善前列腺增生有关的症状,前列腺肥大患者适用于本品治疗。
健客价: ¥60.51.哮喘:本品适用于需要联合应用吸入皮质激素和长效β2一受体激动剂的哮喘病人的常规治疗,吸入皮质激素和“按需”使用短效β2一受体激动剂不能很好地控制症状的患者,或应用吸入皮质激素和长效β2一受体激动剂,症状已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 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针对患有COPD(FEV1≤预计正常值的50%)和伴有病情反复发作恶化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这些患者尽管长期规范的使用长效的支气管扩
健客价: ¥234活血益气、补肝肾、接骨续筋、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用于新鲜骨折及陈旧骨折、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症。
健客价: ¥89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8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心绞痛、心率失常、改善冠心病症状等。
健客价: ¥21补肾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脾肾阳虚、淤血阻滞所致的经血不调、闭经、痛经、不孕,症见经期后错,经水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冷痛,经水日久不行,久不受孕,腰膝冷痛。
健客价: ¥16.5补益心血,理气止痛。用于气短、心悸、乏力、头晕等心气虚损型胸痹心痛。
健客价: ¥24丹参保心茶(天草):活血化瘀。用于心血瘀阻型胸痹的辅助治疗,可缓解胸闷、心痛、心悸。 益安宁丸(同溢堂):补气活血,益肝健肾,养心安神。治疗气血虚弱,肝肾不足所致的胸闷气短,畏寒肢冷,手足麻木,对失眠健忘、神疲乏力、腰膝酸软也有一定疗效。
健客价: ¥1239适用于治疗男性秃发(雄激素性秃发),能促进头发生长并防止继续脱发。不适用于妇女和儿童。(详见说明书)
健客价: ¥199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心前区疼痛、固定不移;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40补虚损,益精气,保肺益肾,扶正固本。用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房性、室性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顽固性失眠症及肾病综合症,癌症辅助治疗。
健客价: ¥28.5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心绞痛、心律失常、改善冠心病症状等。
健客价: ¥16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温肾补血。用于风湿骨痛,慢性腰腿痛,肾阳不足及气血亏虚引起的贫血,失眠多梦,气短,心悸,多汗,厌食,腹胀,尿频。
健客价: ¥258改善皮炎、湿疹、敏感性皮肤引起的脱皮、红斑、瘙痒症状,用于美容、整形术后的保湿修复护理;修复皮肤屏障,促进创面愈合。
健客价: ¥95养血祛风,益肾填精。用于血虚风盛,肾精不足所致的脱发,症见毛发松动或呈稀疏状脱落、毛发干燥或油腻、头皮瘙痒;斑秃、全秃、脂溢性脱发与病后、产后脱发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13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健客价: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