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抑郁症患者会杀人吗?
会
据中国司法精神病学奠基元老李从培所著《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实践与理论——附各类鉴定案例97例分析讨论》一书:
1987-1997年,北医大第六医院精神病司法鉴定案例中,有33例(占鉴定杀人案例的20.2%)原诊断为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状态或焦虑性抑郁状态;这33例患者,共杀害42人,其中死亡39人,重伤3人。其中杀人后自杀者24人,占72.7%。
在这33起案例中,暴怒激情发作杀人者17例,占51.5%,其中判定为完全责任能力者3例,限定责任能力者12例,无责任能力者2例;幻觉妄想支配杀人者11例,占33.3%,均判定无责任能力;扩大性自杀4例,占12.1%,间接性自杀1例,占3%,均判定为无责任能力。
抑郁障碍杀人的特征是什么?
李从培当时对上述33例杀人者和其他抑郁障碍患者做了对照研究。
研究发现,杀人者一组的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者和患躯体疾病者,都显著多于对照组。
临床诊断和主要症状特点是:杀人者组都是单相抑郁状态,其中抑郁状态又以焦虑、激越表现十分突出。
因此,李从培在专著中整理了抑郁障碍杀人的四大特征——
一类显著人格特征
杀人抑郁障碍者,多数人格为内向,敏感多疑,此外还表现自尊心很强,心胸狭窄,嫉妒心和报复心强,感情常是深藏,表达有困难,易于产生自我伤害,具有仇恨心里积累加强等人格易感性的表现。
两个主要精神症状
①焦虑,激越性抑郁状态;②带有幻觉、妄想抑郁状态。
三条突出表现
①被害人以亲属多,杀人后自杀者多;②阳性家族史和既往躯体疾病史者明显多;③以重大生活事件作为强烈的诱发精神因素者较多。
4四种常见的杀人罪行(依次为)
①以激情发作杀人者(愤怒杀人)最多,占半数以上,多在重大精神刺激因素下产生强烈激情而冲动杀人;
②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状态支配下杀人者次之,占三分之一;
③扩大性自杀者(怜悯杀人)再次之,多杀害直系亲属;
④间接杀人者,被害对象多为无关之人。
2、抑郁障碍杀人的模式
上述第四大点内将抑郁障碍杀人罪行分为4类,2009年6月第1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司法精神病学》当中,将抑郁杀人行为归为3类,大致与李从培之归纳一致。
其中提到,“抑郁发作时的危害行为以凶杀行为多见”,“杀人行为是抑郁发作时最严重、最常见的危害行为”。
扩大性自杀:扩大性自杀是抑郁发作时杀人的经典范例,即患者在严重的情绪低落状态下,感到困难重重,陷入绝境,而产生强烈的自杀企图。并决意自杀摆脱痛苦,但想到自己的亲人也处于困难重重之中,为避免亲人的痛苦和不幸的遭遇,常将自己的配偶或儿女杀死后自杀。也成为怜悯性杀亲或家族性自杀等。
间接自杀:间接自杀,是在抑郁发作时,情绪极度低落产生自杀观念,而且以往数次自杀不成功,欲通过杀人的行为使其被判死刑,达到自杀的目的,也称为“曲线自杀”。
激越杀人:李从培统计中占比最大,最为常见的杀人模式。常见于抑郁发作状态时,患者一方面情绪极度低落,一方面又极度焦虑不安,情绪易激惹,呈激越状态,周围环境一点小的刺激,就出现突然的冲动杀人行为。这类杀人行为是最不被非专业人员理解的,却是非常常见的。
此外,抑郁障碍患者还可能做出偷窃、抢劫、纵火甚至强奸行为,这也往往是非专业人员不能理解或忽视的。
3、抑郁障碍患者为什么杀人?
李从培认为,要认识此类精神障碍杀人行为的实质,必须充分理解人类行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不可用单纯的生物学观点,或单纯的心理学观点,来进行解释。
他在专著中分析,人天性所存在的潜在攻击性,在某些特定环境条件下,可最终失去约束而产生暴力行为。
他认为,抑郁障碍患者是与正常人不同的精神疾病病人。抑郁障碍属于存在某些生物学基础的一类精神病,如果患者具有与遗传有关的素质缺陷,如人格易感性(vulnerability),就会使得患者在遭遇刺激(扳机点)时,与其生物学基础因素相互作用,就比正常人更易于冲破社会的约束,而显露出生物性的攻击性。
他提出,对于激情杀人的抑郁障碍行为,更应以社会因素与人格易感性的相互作用来加以理解。
这类病人的人格易感性,是的他们极易产生自我损害,而出现深刻的恨。并且易于形成以自恋心理为基础,由敏感、偏执、愤怒、报复等一系列病态心理而构成的恶性循环,不断加深自己的仇恨心理:恨自己无能、恨他人使坏、恨世界不公……
但是患者却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还会为了努力压抑恨,结果是自我伤害不断累积,一旦出现重大精神刺激,这种恨就爆发出来,指向他人或自己,即杀人或自杀。
对于这种激越杀人的患者,另一种精神分析观点解释是:抑郁障碍可以看做是对潜在攻击冲动的一种防卫,如果足够大的冲动一旦突破了抑郁的防御,则表现为暴力行为。当冲动得到释放后,又回到抑郁状态。
关于扩大性自杀和间接性自杀的被鉴定人,李从培认为,他们都具有极端病态的自恋特征,他们的病态思维逻辑,使其丧失辨认、控制本人行为的能力,如扩大性自杀者,完全不能辨认杀人行为在道义上的实质性错误,反而认为自己是在拯救亲人脱离苦难。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性抑郁症。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
健客价: ¥102盐酸帕罗西汀片,适应症为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 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状: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 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 治疗社交恐怖症/
健客价: ¥54本品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
健客价: ¥100适用于各种类型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健客价: ¥166适用于各种类型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
健客价: ¥1201、舍曲林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症状,包括伴随焦虑、有或无躁狂史的抑郁症。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症的复发和再发。 2、舍曲林也用于治疗强迫症。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强迫症初始症状的复发。
健客价: ¥83适应症为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强迫性神经症、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症的惊恐障碍、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健客价: ¥75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性抑郁症。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其它详见说明书。
健客价: ¥48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和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症以及药物依赖者戒断后的情绪障碍。
健客价: ¥64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对于伴有或不伴焦虑症的患者均有效。
健客价: ¥64用于治疗抑郁症。
健客价: ¥54用于治疗抑郁症及焦虑性神经症。
健客价: ¥121.抑郁症:百优解片用于治疗抑郁症状,伴有或不伴有焦虑症状。 2.强迫症:百优解片用于治疗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的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 3.神经性贪食症:百优解片用于缓解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的贪食和导泻行为。
健客价: ¥260各种类型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
健客价: ¥17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
健客价: ¥75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健客价: ¥54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健客价: ¥109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本品的镇静作用较强,主要用于治疗焦虑性或激动性抑郁症。
健客价: ¥19各种类型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
健客价: ¥75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症状,包括伴随焦虑、有或无躁狂史的抑郁症。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症的复发和再发。舍曲林也用于治疗强迫症。初始治疗有反应后,舍曲林在治疗强迫症的二年时间内,依然保持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健客价: ¥231.各种神经症所致的焦虑状态,如广泛性焦虑症。 2.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状态。
健客价: ¥34各种焦虑症。
健客价: ¥56主要用于抑郁症,亦可用于治疗强迫症。(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健客价: ¥26用于治疗抑郁症及焦虑性神经症。
健客价: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