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知识 > 资讯 > 疑病症 | “没病找病”这样真的好吗?

疑病症 | “没病找病”这样真的好吗?

2018-01-20 来源:广州华兴康复医院心理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生病看医生,这是正常现象。可是有的“病人”反反复复看医生,却始终查不出是什么病,这就令人费解了。其实,这种人确实有病,只是他的病不是在身上,而是存在于心理精神上,叫做疑病症。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以担心或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相信自己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年龄男性多为40岁左右,女性多为50岁左右。

 
  生病看医生,这是正常现象。可是有的“病人”反反复复看医生,却始终查不出是什么病,这就令人费解了。其实,这种人确实有病,只是他的病不是在身上,而是存在于心理精神上,叫做疑病症。
 
  01、疑病症的典型

  “没病找病”
 
  疑病症患者整天疑神疑鬼的揣测自己患上了重大疾病。诸如心脏病、肿瘤、乙肝、艾滋病、性病等会严重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从而在情绪上产生焦虑、急躁、抑郁等负面影响。
 
  怀疑就算了
 
  更可怕的是
 
  NOzuoNOdie
 
  患者可能还会反复就医,尽管经反复医学检查显示阴性以及医生给予没有相应疾病的医学解释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就这样一直生活怀疑和担忧之中,惶惶不可终日。
 
  此外,疑病症常常还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02、你的担忧有些

  “无理取闹”
 
  患者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如果身体状况有任何微小变动,如心跳加速、腹胀不舒服、发烧甚至咳嗽等等都会引起患者的特别注意。
 
  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变化,却使患者特别关注,不自觉地加以夸大或曲解,成为患了严重疾病的证据。
 
  他们到处求医
 
  却找不到病因
 
  非常痛苦
 
  患者对各种阴性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不能相信和接受,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和治疗。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大部分或全部都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至于严重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
 
  03、若有其病

  “必有其因”

  NO1人格因素
 
  孤僻、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以自我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人格特征等都是疑病症发病的人格基础。

  NO2社会环境因素
 
  得知自己亲属或朋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就会怀疑自己也步其后尘;见到别人得肝癌,就会觉得肝区不适。此外,被媒体报道的传染性疾病(如:非典、禽流感、H1N1)等社会因素都会成为疑病症患者发病的原因。

  NO3社会心理因素
 
  如婚姻的改变,子女的离别,亲人的离世,朋友的决裂,生活的稳定性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有一部分病人,在患上微小的躯体疾病以后,通过自我暗示或联想而产生疑病症。

  NO4躯体因素
 
  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容易出现一些躯体感觉上的变化和自主神经不稳定的症状,如心慌心悸、潮热、生殖器官的发育或萎缩等。对这类生理现象过分敏感、关注,甚至曲解也可促成疑病观念。

  04、别自己吓自己

  别“没病找病”
 
  疑病症确实是神经症的一种,但只是一些心理障碍,不属于重型的精神疾病范畴,只要通过科学专业的治疗,就能很快摆脱疾病。
 
  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病,只要做了相应的检查就可以确诊,既然没病就不要自己吓自己。对健康的关注本身没错,但是过分怀疑就要考虑是不是心理出现问题了。

  因为

  “没病找病”就是病
 
  如果经多家医院反复检查确诊无病仍怀疑自己有重大疾病的,就要到正规专业医院的心理科进行干预治疗了,只有通过对症治疗,才能尽早恢复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