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得不承认,有些“病”真的是思考出来了,比如焦虑。
孔子告诉我们:思而不说则殆,真的很有道理。一个人思虑过多,会迷茫,会焦虑,甚至还会变成行动的矮子,白白浪费了许多光阴。
几天前,有一个读者微信联系我,说:“最近觉得很焦虑,年近三十,面临房贷车贷养家的压力,想转行,换一个高薪的职业,却不知何去何从?”
这位读者一毕业就在国企工作,一干七年,稳定安逸,唯一的缺点就是薪水不高。
我问他:“你为转行做过一些什么准备吗?”
他想想,回复我:“没有,毕业至今,7年的时间不但没有为大脑添过养分,好像连大学所学也丢失了不少”。
我又问:“你是今天才开始焦虑,觉得工资少?”
“当然不是!”他的反驳来得很快,“其实一进单位,就知道这是个养老的地方,工资上不能指望太多,想过换工作,却一直不知道干什么,去私企吧,觉得辛苦,自己英文也不怎么样,况且不稳定;想过学会计,一听注会要考那么多门,也吓到了,就没准备;前几年,还想过跟朋友一起创业,但听说创业成功率不足4%,也作罢了……”
听着读者的心路史,我在想,7年的时间,在不忙的工作之余,足够一个人学好一门外语,考一个注会,甚至可以回学校把硕士、博士读出来,如果真的创业,即使没有成功,也早已积攒了一大把经验,一大把人脉,不至于焦虑至此。
可是,他把时间花在了对前程的思考上,迟迟没有做出决定,如今,只剩了焦虑。
2
最近接诊的一个来访者,大四学生言,来访的原因是大学即将毕业,不知道是考研还是就业,于是,数次的咨询中,我们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讨论。
言一会儿说要去读研,一方面喜欢学校的环境,想多待一段时间,一方面想跨专业考自己喜欢的哲学专业。
一会儿又犹豫着还是先工作算了,毕竟,家里经济也不太宽裕。
几个月的时间,她在思考与左右摇摆中度过,自己纠结过,也多方寻求过朋友、学长学姐的建议,甚至还因为与父母意见不和,与父母争吵、冷战,闹得很不愉快。
只是某一次咨询,当我很认真的询问她“考研也好,工作也罢,你这段时间做了哪些准备”的时候,她才恍然大悟,说:“一直以为,思考清楚了才能行动,可是突然发现,在还没有想清楚、弄明白的时候,考研的日子越来越近,校园招聘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而自己什么都没有做。”
你看,有时候,我们越思考,便越焦虑。
3
我们翘着二郎腿,刷着微信,追着网剧,一遍遍逛着淘宝,等待着“双11”的折扣,焦虑着什么时候工资才能涨,房价才能降,却唯独没有多读一本书,多研究研究工作,为自己的职场加码,钱包增肥,早日过上“买买买”的日子。
我们一面吃着火锅,焦虑的跟闺蜜讨论着长胖了怎么办,皮肤变差了怎么办?是不是再也不能穿漂亮的衣服,拍美美的照片,会不会被老公嫌弃,连长大的孩子都会觉得别人家的妈妈更好看,却唯独不肯起身去健身房,享受挥汗如雨的快感。
我们焦虑着老了怎么办,谁来为我们养老,退休金够不够,儿子能不能靠得住,却唯独没有好好约一位保险经纪人聊一聊,为自己的后半生添一些保障。
你说,那还用问,想当然要比做容易喽!
可是,想着如何节衣缩食,过后半个月的你;想着商场里那件漂亮却昂贵的衣服,夜不能寐的你;想着天有不测风云,捂着存款省着钱的你,日子,就真的过得容易吗?
是不是,想着想着,又焦虑了。
其实有时候,能治愈焦虑的,唯有起身行动。就像我的来访者,在意识到自己想得太多,做得太少时,踏踏实实的上自习,准备起了考研,并间歇着投着简历,跑几场招聘会的时候,告诉我:“日子真的过得充实开心了很多”。
有时候,所谓选择,不是思考的结果,而恰恰是行动的犒赏。就像冯小刚,如果没有做好一个导演,大概也没有机会成为影帝;就像孙俪,如果没有做好一个演员,也不会连淘宝店都开得风生水起。
4
当然,这里所说的焦虑,并不是心理学上讲的“焦虑症”,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焦虑是普通人都会有的情绪,而焦虑症是神经症的一种,需要寻求专业治疗,并不能“简单粗暴”的靠行动来治。
焦虑症的诊断中有几个要点,大家可以对照自测:
1、在至少六个月的多数日子里,对于诸多时间或活动,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和担心。
2、这种焦虑情绪难以自控。
3、伴有下列症状的至少三项:
A.坐立不安或感到激动或紧张。
B.容易疲倦。
C.注意力难以集中或头脑一片空白。
D.易怒。
E.肌肉紧张。
F.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或休息不充分、质量不满意的睡眠)。
4、这种焦虑、担心或躯体症状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
还有,你也可以在网上做下SAS焦虑自测量表。按照中国常模结果,测评结果在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看清自己是在哪一界,看清自己这个循环是怎么循环的,自己的焦虑是什么,自己的欲望是什么,自己选择了什么策略,自己在行动上有什么样的表现,自己怎么去检验并得出了什么样的诠释或自己最后形成了怎么样的三观。
我觉得和其它疗法相比,回归疗法能够在相对更短的时间内,帮助来访者穿越一些具体的困难或小问题(比如“孩子不读书了”,“自己挣钱少了”,“女朋友吹了”,“有点强迫了”等等),从而能够看到自己的人生本质上处于怎么样的生活。
你是否经常有这样一个感受,或者说你的来访者经常有这样的感受:焦虑?
那么,这些焦虑是从哪儿来的呢?
回归疗法挖到最根儿的时候发现,所有焦虑背后、最深的那一个焦虑是:我们需要存在感,但是这个存在感又没法得到。所以焦虑就是这样一个矛盾所带来的一种基本的焦虑。
那什么是存在感呢?或者什么是我们得不到的存在感呢?实际上,回归疗法最核心的东西是我们需要有一种“感觉到自己存在”的这么一种感觉。
人在最单纯地去追寻【我在】这样一种存在感的时候,他所碰到的焦虑就是“我发现我没有办法证明【我在】”这样的一种焦虑。
这种焦虑我们叫它“存在焦虑”。
当人有这样的焦虑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个欲望。什么是欲望呢?
欲望是趋向某一个方向的驱力。
比如说我们有一种存在焦虑,我们就会产生一种欲望,也就是说我们希望证明我们存在、我们希望感受到存在。
为了实现这个欲望,我们就必须得有一个办法,在这个时候人就会寻找策略。即,欲望向我们指出了目标,但是后面我们必须得有策略来实现这种目标。
在最原初的时候,人类想让自己有一种存在感的策略是什么呢?
用一个最简单的句式说,就是他心里面会有这么一句话叫“我怎么怎么样,故我在。”
比如,“我思故我在”的人就不断地思考,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他自己觉得获得了存在感;“我爱故我在”的人就会寻求爱,在他感受到爱的时候,就会有一种自我的存在感。
当一个人做完了一些行动之后,后面他就会很自然做一件事情:检验。
就是说我是不是按照我的策略去做了我的行动?效果怎么样,它是不是使得我那一个策略实现了?然后自己去感受一下:我感觉我的欲望得到满足了吗?
这不是有意识去做的,而是人自动地就会在心里面这样去做。大家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这样的。
其实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会在自己心里进行一个检验:我这个做得怎么样?做完了以后,是不是像我预想的那样子很舒服?它满足了我们的欲望没有?在这样的一个检验之后,人会产生很多的诠释。
如果他得到满足了,他就会说“看来我做这个是对的,看来我做成了这个是好的”,然后他就会有一个对自我的高评价;如果他没做成,他就会有一种懊恼,他或是觉得自己不行,或是对世界有一种消极的看法。
回归疗法把这个循环中,走在不同区域的人分成了四界:在界、营界、守界、溃界。
如果人发现,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在界生活]去寻找很多的条件和资源,那他就必须要做很多作为条件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不见得自己在这个事情里能获得更多的存在感。
当人不断地去为了寻找这些生活的条件而去行动的时候,有的时候人就会出现一种现象:他忘了他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把寻找条件的活动当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所有这些都是[营界],好一点的营界,或者是差一点的营界。
[营界]的生活是很累的,一个人不断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然后不断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很想让自己成功,但是经常会失败。
这些在[营界]挣扎的人中,特别是特别失败的那一些人,他们到后来就会反复遭受挫折,反复遭受挫折。
他们会在有一个时刻,就会产生一个心理上的质变:好像他们不相信自己能成功了。
他们像阿Q一样,他们已经把全部或者是绝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解除自己的消极情绪上了,而不是用在怎么把这些精力用在去追求更多的成果或成功了。所以这些人的位置就叫做[守界]。
在[守界]中,如果他连“维持自己平衡的工作”都做不好的话,他就会继续往下堕,然后有越来越严重的心理问题。
当这种心理问题大到他自己完全没法掌控的时候,他就会崩溃。那个时候他就进入了[溃界]。
大体上来说,重性的精神疾病,比如说像精神分裂症,像严重的精神病性的抑郁,像这种偏执等等这些人,他们其实已经进入了[溃界]。
这就是回归疗法的:1个感受,6个环节,4个界。
下面摘取部分朱老师的答疑,让你更清楚回归疗法是如何解决具体问题。
问题1从回归疗法角度看,为何孩子上四年级后学习提不起兴趣?
其实孩子更是在[在界]生活的,而家长基本都在[营界],所以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一般是比家长更好的。
所以孩子做事情是凭兴趣,这个是更让人有幸福感的,对人心理健康是更有益的。其实即使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一个孩子,如果真的对学习有兴趣的话,其实学习并不是一个多难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多苦的事情。
我小时候特别讨厌的一句话就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因为我觉得学习应该是幸福快乐的事情才对。你看那一些下棋上瘾的人,他们绝对不会说“下棋无涯苦作舟”。
小孩天性是爱学习的。但是因为家长、老师、社会,都是用[营界]的方式去教育,而不是真正地让孩子去把学习作为一种人生的乐趣,而是特别注重“你必须有什么什么样的效果”,这样压力就很大。而且不在于压力大,关键是焦虑很大。
这种焦虑导致孩子也跟着焦虑,焦虑更多了之后,学习的兴趣当然就下去了。这是一个很难办的问题,很难解决,因为牵扯面很广。
家长说“你告诉我不焦虑,不焦虑行吗?不焦虑可能我将来就考不上好大学。”哎,这个我也没有办法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来说服这些家长。但是实际上,讲真,如果孩子能够保持一个学习兴趣,别让他的兴趣全部被毁了,将来对他考大学是更有力的。
如果我们用回归疗法去做的话,我们会带这些孩子的家长去先看他们自己的焦虑是什么,然后缓解他们的焦虑;如果他们的焦虑减少了的话,实际上他们的孩子也就更容易在一种相对低一点的焦虑环境中学习,反而更容易有学习兴趣了。
问题2如何区分自己感受到的情绪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我觉得它不是回归疗法独有的问题,在做任何疗法的心理咨询的时候都有这个问题存在。
这个问题在精神分析系列的心理治疗,或者在人本的治疗过程中都会碰到。在意象对话课程中也需要经常讲到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区分?它的前提是,人有时候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就是别人的情绪会让我们共鸣。当我们对别人的情绪共鸣之后,我们就会在自己心里面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所以就需要区分。
那么怎么区分呢?我觉得最初练习的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参加心理互助小组,或者是心理学习小组。在这种小组中,大家感受到情绪之后,就可以把它说出来,谈出来。然后你谈谈你有什么情绪,我谈谈我这时候有什么情绪。
大家把这些都说出来之后,你就能相对容易地分辨出来。因为有时候你可能感受到一个情绪,但是觉得我自己好像没有理由有这么强的情绪,但是别人一说,你就会发现别人正好有一个什么什么原因使他产生了这种很强的情绪,你可能就觉察到“原来这个情绪是他的”。
问题3在界、营界对焦虑的觉察与面对,和,守界、溃界“不挣扎”后的被动觉察与面对的效果是否一致?“不挣扎”后,如何积极干预?
[在界]的人看到有焦虑,但是可以觉察,并且面对。我们可以把他比作是一个诗人,看着夕阳,这个时候产生的那种感觉就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他的心里面是有焦虑的,但同时他也能感受到“那个夕阳无限好”。其实对我们一般人来说,这就已经是很愉悦的感觉了,虽然其中也带着一点挥不去的忧伤。
[营界]的那种焦虑中,如果他能够做到面对,虽然有困难,虽然有一些生活中的不如意,但是我是可以顶得住,或者说我是可以承受的。这里面其实是有一种自信的。他的不舒服感,当然比[在界]要强,因为这个焦虑更大,更难受;但是至少这背后还多多少少有一种自信在里面。
就像[营界]比较成功的那一些人,虽然他成功,但是他还是有焦虑,但是他可以顶得住。[守界]人的那种不挣扎,实际上是有一种失望、无奈,所以他其实是很痛苦的,比[营界]的痛苦多了,更不要说跟[在界]比了。
所以[守界]这种不挣扎,实际上是我挣扎也没有用,我就是这么无能,这样的一种很难受的感觉在背后。[溃界]他已经完全没有挣扎的能力了。他完全就是,“我完了,我崩溃了,我心里崩溃了”,这个时候的痛苦感跟前面三界相比,那是大的不可思议。
每一次我去共情这些[溃界的人],我真的都很替他们难过。如果积极干预,在这方面我就没有办法一两句话回答了。因为真的没有办法,把一个疗法简化到用一两句说清楚,真的没有这个能力。因为今天咱们只能简要的介绍一下:在不同的界,我们的干预方式是不一样的。
回归疗法就这样看透人心理疾病的发源。看看学过的人,如何评价这门课。
一位学习和追随意象对话疗法7年的学员Allan感概说:
“我学习意象对话疗法已经七年了。在一个轮回到来之际遇到朱老师和曹老师的回归疗法,意义非凡。就像长途跋涉的僧侣终遇施粥的智者。”
学员水蓝日记也评论道:“听了一遍觉得已经很受益了,还会多听几遍,反复咂摸,吸收营养,感觉会对自己的生活和心理学的学习有很多的指导意义,看事看人会更清晰、更有大局观。”
1、舍曲林用于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症状,包括伴随焦虑、有或无躁狂史的抑郁症。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抑郁症的复发和再发。 2、舍曲林也用于治疗强迫症。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舍曲林可有效地防止强迫症初始症状的复发。
健客价: ¥77盐酸帕罗西汀片,适应症为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 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状: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 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 治疗社交恐怖症/
健客价: ¥46治疗抑郁障碍,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症的惊恐障碍。
健客价: ¥96用于治疗抑郁症,用于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
健客价: ¥235适用于各种类型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
健客价: ¥113适用于各种类型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健客价: ¥1551.抑郁症:百优解片用于治疗抑郁症状,伴有或不伴有焦虑症状。 2.强迫症:百优解片用于治疗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的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 3.神经性贪食症:百优解片用于缓解伴有或不伴有抑郁的贪食和导泻行为。
健客价: ¥260适应症为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强迫性神经症、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症的惊恐障碍、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健客价: ¥65用于治疗抑郁症。
健客价: ¥77适用于辅助治疗焦虑抑郁引起的失眠。
健客价: ¥150各种类型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各种类型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
健客价: ¥42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本品的镇静作用较强,主要用于治疗焦虑性或激动性抑郁症。
健客价: ¥22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性抑郁症。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
健客价: ¥90各种神经症所致的焦虑状态,如广泛性焦虑症 ;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状态。
健客价: ¥1341.各种神经症所致的焦虑状态,如广泛性焦虑症。 2.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状态。
健客价: ¥321.各种神经症所致的焦虑状态,如广泛性焦虑症。 2.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状态。
健客价: ¥681.各种神经症所致的焦虑状态,如广泛性焦虑症。 2.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状态。
健客价: ¥46用于治疗抑郁症。
健客价: ¥48慢性脑血管病及脑外伤等所引起的脑功能损害。能改善主观症状、语言、焦虑、抑郁、记忆减退、智能下降等精神行为障碍。
健客价: ¥38轻、中度抑郁和焦虑。 神经衰弱、心因性抑郁,抑郁性神经官能症,隐匿性抑郁,心身疾病伴焦虑和情感淡漠,更年期抑郁,嗜酒及药瘾者的焦躁不安及抑郁。
健客价: ¥52用于治疗抑郁症及焦虑性神经症。
健客价: ¥12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和伴有抑郁症状的焦虑症以及药物依赖者戒断后的情绪障碍。
健客价: ¥61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性抑郁症。治疗强迫性神经症。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其它详见说明书。
健客价: ¥55本品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广泛性焦虑症。
健客价: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