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痛并感动着——学步期关爱指数与依恋策略评估

痛并感动着——学步期关爱指数与依恋策略评估

2017-04-06 来源:思而优儿童心理发展中心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痛是“痛苦”,上课过程是比较痛苦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大脑要高速运转,眼睛要紧盯屏幕,一天下来,头昏脑胀,苦也!

  这又是一场拼体力和脑力的学习,5天,每天8小时,调动全部的精气神,跟着可爱幽默又严肃的Pat老师,一分钟一分钟,一秒钟一秒钟,甚至一帧一帧的研究她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亲子互动5分钟视频,以及珍贵的玛丽.艾斯沃斯本人领导的陌生情景实验研究的黑白录像。一边看一边用DMM模型(动态成熟模型)来思考、评估、研究亲子互动中的策略类型与亲子的情绪状态。

  为什么用“痛并感动着”作为标题呢?

  痛是“痛苦”,上课过程是比较痛苦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大脑要高速运转,眼睛要紧盯屏幕,一天下来,头昏脑胀,苦也!

  痛也是痛快,通过那些珍贵的视频材料,对亲子互动中呈现的依恋策略的运用一点一点地去弄明白,同时与书本上提到的依恋策略分类一一挂钩,从理论到实践弄懂、理解、吃透,从一开始的瞎蒙乱猜,到后来的成竹在胸,将知识融会贯通,学得痛快!

  痛也是心痛,看着那些二元互动同步性打分在0—3分的视频里的孩子,看着那么小的孩子(15个月—5岁)的脸上所展现无遗的抑郁或悲伤;看到孩子为了“生存”而采用极端行为(比如,极其夸张地夸大自己的不舒服而嘶声力竭地哭泣)想要借此来唤醒妈妈,帮助妈妈从一种游离的漠然的状态中走出来;看到在亲子互动中,过于控制严格或过于没有反应的妈妈,在了解到她们所经受过的创伤后,忽然理解了她们所呈现出的那些让人深感或压抑或悲伤或抑郁的部分,心像被塞住了!

  到1994年时,她对依恋类型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当时,在老师提出的ABC三种依恋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ABCD四种依恋类型,她发现了一些难以分类到ABC三类型中的第四类,并将之命名为D。而她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她将自己的一些观点写进了1994年的一篇论文《一窥黑盒——幼儿自我发展的探索性论述》(《Peeringintotheblackbox:Anexploratorytreatiseonthedevelopmentofselfinyoungchildren》)中。在这篇论文中,她提出另一种体系的依恋理论与模型,几种依恋策略被描绘成相互连续的弧形。当她把这篇现在被她称为早期阶段的最后一篇论文写完,在发表之前,她担心自己的论文发表会引发一些分歧,对依恋理论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她特意把它交给艾斯沃斯审阅,征求她的意见。老师艾斯沃斯看过之后对她很肯定地说:很好,你去发表吧。但发表之后,还是出现各种情况。最终因为种种原因,Pat老师的研究在美国本土变得无法开展。她只好转战其他国家,为发展她的理论跑遍了全球,去到30多个国家去实验、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去讲课并发现与发展更多的依恋理论的追随者与志同道合者,去进行更多的临床工作,去不断地对自己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修改与发展。

  现在,她提出的动态成熟模型,将很多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多种流派理论融合在一起,通过“组织策略的根本是危险与预防危险“这个基本假设将它们组织起来。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从最初婴儿在亲子互动中所慢慢形成的互动策略,到幼儿期渐渐成形的依恋策略的演变,再到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及成年期的依恋策略的发展演变,关于这整个过程的理论假设;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扇形图如何慢慢发展演化成为饼图;能够将很多看似不明所以的策略选择从躲避危险(头脑中的或环境中的)的角度去理解;同时从基因的、生理的、心理的、家庭的、社会的多个层面来看依恋策略。依恋类型不是一个确定不变的东西,它既是一种互动中呈现的关系模式,也是一种对信息进行转化的信息加工模式,同时还是一种鉴别危险和对危险做出反应的心理和行为策略,因此它会依据环境和主体能力的变化而有变化及调整。。。所有这些培训中的涉及到的内容,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人类、理解自己。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