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病治疗 > 心理咨询 > 影响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心理因素

影响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心理因素

2017-02-27 来源:中国养老咨询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由于老年人在公众中固有的不利形象,老人在进入晚年之后,往往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冷落。其实,老年人很怕这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他们依然很怀念过去大家对自己的尊重。

  每一位老年人都希望自己过上健康、幸福、祥和的晚年生活,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从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各方面综合考虑对老年人晚年生活产生影响的主要是生理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

  一、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所具有的精神寄托和追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尊重

  老年人奋斗一生,虽然不事事如意,但总有一些方面是自己较为满意的。所以,老年人会有意无意保持一些自己已有的习惯和行为方式,他们尊重自己对生活的选择,对自己的过去并不总是觉得愧疚和后悔,他们会尽可能客观和公正地对自己的一生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同时也希望别人对自己有相同的看法。

  2、人际交往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希望获得更多的、持久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尤其在退休之后,人际关系遽然减少,老年人会产生很强烈的失落感。如果能够有人和他们聊天,娱乐,他们会更容易对付晚年生活所带来的人际危机。

  3、亲密而忠诚的关系

  由于老年人在公众中固有的不利形象,老人在进入晚年之后,往往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冷落。其实,老年人很怕这种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他们依然很怀念过去大家对自己的尊重。

  4、独创性

  老年人并不希望过着被人摆布与安排的生活,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晚年有自己的安排和打算。对于那些已有抱负心的老人,他们更不希望被别人牵制,独立生活,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5、安静的生活环境

  老年人戎马一生,好不容易到了退休可以安享晚年恬静舒适生活的时候了,他们都不希望还有什么家庭琐事要自己去操心和劳烦。他们向往着轻松愉快的生活,尽情地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做自己喜欢的事,从而体会安享晚年的乐趣。

  6、内在的精神活动和受人尊重

  老人到了晚年,总喜欢独自地,心平气和地感受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可以静静地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细致深入地思考和反思。所以,他们很反感别人的打扰和干涉,更不会因为他人的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7、爱抚和关怀

  无论是与老伴共度晚年的老人还是孑然一身的老人,都需要晚辈或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他们喜欢温馨的家庭感觉,希望与人和睦相处,人人之间笑容以待,相互关怀,相互帮助等。

  二、与老人交流沟通的一些准则:

  准则一:注意运用非语言的沟通。

  当一个人的行为和所说的言语一致时,常常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言行不一,问题就多了。

  如果一家人都知道“通过行为来沟通”的力量和影响,那许多问题和矛盾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和处理。

  例如有的时候,你外出出差或旅游,因为一时疏忽或没有时间,回来时没有给父母亲带回他们想要的礼物,而你平常总是说自己会如何孝敬父母等等。这个时候,父母对你的言行不一可能就会有意见。当然,他们未必会说出这种想法,但是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出现,他们就会逐渐对你失去信任。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与对方的父母交往的过程中,那公公婆婆或者岳父岳母可能就会对这种言行不一的现象更加敏感。这个时候,你唯一要做的不是该如何去辩解和解释你为什么会出现言行不一的失误,而是应该赶快去弥补你没有完成的那件事情,以求能够挽回一点长辈们对你的印象和看法。

  当你与老人们之间发生这类问题或矛盾时,最好尽快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进行分析和讨论。注意不是逼不得已,不要轻易的寻找第三方来调解。因为那会给老年人形成一种感觉,好像你们之间的事情已经不是亲密的一家人之间的事情了,而需要外人出面才能解决,这样就会把问题越闹越糟糕。但是,若通过寻找家庭内部的“第三方”作为调解人员,则需要:

  (1)调解人把双方想传达给对方的意思明了地指出来,让双方都能够直接地、准确无误地了解和把握对方的真实意图。一般,老人并不会真的想和子女们计较这些事情,他们想和子女们和解的动机很强。这时,只要调解人能够发挥他转达意图的作用,就能直接帮助双方改善关系了。

  (2)调解人要学会把建设性的沟通准则和方法交给发生矛盾的双方。这就需要做子女的事先应该主动分析一下和老人之间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同时要找出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最有效的办法。如果预计到这种办法通过自己去直接和老人沟通不能发生作用时,就可以通过调解人来间接地运用这些办法,或者通过调解人把这些方法转达给老人,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3)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无法发挥作用,矛盾双方的关系得不到改善,那就需要调解人和矛盾双方进一步地谈话,探讨潜在的动机和真实的原因,再求进一步地寻找更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正如第一步骤所示,只要指出双方语言和非言语沟通方面的矛盾就可以解决问题了,特别在这种矛盾很明显时更是如此。但如果这种矛盾并不明显的时候,要让双方看出其中的矛盾就显得比较重要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它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双方必须合作。

  首先当然要由调解人指出双方之间存在的不适当的沟通,其次就要当事人勇于承认错误并愿意加以改进。最后,再强调一下:你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一致,特别是应该注意你不自觉地给老人造成误解的那些事情,这样你就能在与老人交往时很好地做到良性沟通了。

  准则二:只强调重要的东西。

  这个准则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违反了这一准则就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你一旦违反了这条准则,就会使老人觉得你并不重视他的感觉和要求。这时,你就会被老人视为“吹毛求疵者”。这种人的主要特点就是分不清哪些事是重要的,哪些事又是不重要的。这种人往往把每一件事都看成是很重要的,每一件事自己都要过问、干预,每一件事自己都喜欢管一管。为什么说“吹毛求疵者”往往都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原因如下:

  (1)吹毛求疵者一般容易表现出对别人不接受的态度,而且不承认人是不完美的。这就有点像是在歪曲事实,不接受现实,这当然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了。

  (2)由于吹毛求疵者基本上对别人无法接受,就容易使他与别人之间产生敌意,从而破坏家庭内部美好的人际气氛。

  (3)吹毛求疵者往往并不能达到改变他人行为的效果。因为他的要求往往都比较过分,不考虑现实的情况和条件,别人自然就对他的要求和意见比较反感,不愿进行合作。

  (4)吹毛求疵者往往进行一些破坏性的自我防卫。他们常常把自己的缺点和毛病放到对方身上并看作是对方的缺点,或者他们经常总是埋怨自己的某些缺陷是由于父母遗传给他的,于是就处处挑人毛病,不断地指责别人。由于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必然会有一些事是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觉得不舒服或难以忍受的。但我们还是应该切记:不要吹毛求疵、挑石捡刺。因为吹毛求疵只会使事情远离正题,而善解人意的人则会挑出主要的事情做出反应,次要的细节需要纠正时,只需一笔带过,这样才能达到愉快而又圆满的沟通。再退一步,毕竟我们也会成为老年人,最终也会变成和他们一样,有些是老年人特有的特征,应该说是没有什么好指责的。如果真有什么你认为非说不可的事,就用言语或行动清楚的表达出来;次要的事情就忽略不计,人毕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准则三:表达你的善意也就是说要尊重老人的价值,多给老人鼓励,使老人对生活满怀勇气和信心。

  这一准则并不是要劝人遇事都往好的方面去思考,而在于向对方表达出包括好的言语和行动在内的真实情感。如果对父母言行总是表现得厌恶或不耐烦,尤其是当父母亲做了一些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相违背的事情时;如果对父母总是给予消极的反馈,那么,必然就会使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恶化。相反的,如果对父母的言行多给予肯定,对他们的要求或意见表示认可和支持,对他们偶尔犯的一些错误也多表示同情和理解,帮助他们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逐步地得到改善,最终形成一种和睦的家庭人际关系。

  准则四: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要清晰、具体要与父母达成有效的沟通,最重要的就是表达要清晰、具体,在共同面对和处理问题的时候就更是如此。

  但是往往有许多人在处理问题时语言表达不明确,就使问题无法得到解决。许多问题和误解就是因为模糊不清的沟通而产生的。这种不良沟通甚至还会导致家庭悲剧。要做到清晰、具体的沟通,必须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表达语义时要清楚,避免语义表达得模糊不清。沟通要清晰、具体,就包括所使用的词汇必须准确无误。使用正确的字词和清楚的语汇来表达你的要求是尤为重要的,否则就会使对方用不准确的、完全主观的意义来理解你的要求和愿望,从而容易节外生枝,产生误会。同样的,如果对方的语义也是模糊不清,我们最好要求对方再重复一遍,不要怕麻烦和面子上过不去,否则会带来很多麻烦。

  在你答应老人的要求或进行承诺时应该把具体的内容给确定下来。例如,如果你答应周末好好地陪父母亲出去玩一玩,那你最好在想清楚什么时间陪他们出去、陪他们去那里、安排哪些活动之后,再把这个想法和具体的计划说出来,征求父母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赞成和满意。但是,如果你只是表达了一个这样的想法和愿望,当时没有把具体的行动计划也确定下来,那你很有可能会遇上这样的尴尬局面:你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用尽了心机,玩了一整天,父母却还是阴沉着脸,根本不像开心的样子,对你也没有一点谢意。而你自己却还闷在鼓里,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其实,也许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你一天的付出只是一厢情愿,并不能使他们满意,或者说这一天的乐趣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这就说明你在采取行动前,没有和他们进行很好的沟通,或者你的沟通还不够清晰、具体,自然,你的好心和愿望也就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

  第二:清楚地解释你做出决定的原因。在你对家庭事务做出重大决策或计划时,最好把你做出这个决定的真实原因向老人及家人解释清楚,否则,很有可能你的计划会破产。即使勉强可以实现,也许要以破坏家庭人际关系为惨痛代价。要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其一,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没有人愿意随意地受人摆布、接受命令。老人更是如此,曾经是一家之主的他,现在虽然年纪大了点儿,但还是希望能够受到尊重,并不一定非要每件事都由他来决,但至少感觉家里所发生的事情不应该与他毫无关系。其二,如果没有很好地说明原因,老人会觉得子女有点儿不讲道理,做事情不够稳重,总有什么东西瞒着他似的。这很容易让人感觉到他已被子女们抛弃,已经无法得到子女们的信任了。这往往是老人与子女发生矛盾和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主动承担责任,澄清自己的失误,总结经验教训。不承认错误的人总是自认为很讲道理,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错误所提出的批评,但他们往往只是模糊地、笼统地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不仅态度表现得不真诚,而且根本不会去认真地进行改变,这是老人们所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最好不要在老年人面前敷衍了事,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脱。其实,在家人面前,不必过于计较自己的面子,只要自己真的犯了错,就把自己这份责任承担起来,主动地向老人表示歉意。这样,’不仅家庭内部的气氛可以得到缓和,而且老人往往就不会再过于追究你的责任,甚至他会想办法来安慰你、开导你。同时,他会把一部分责任归咎于自己,并且主动地进行自我检讨。这样大家共同承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不仅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人与人之间可以形成一种真诚、和谐的关系。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