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精神病频道 > 精神疾病 > 其他疾病 > 厌学行为

厌学行为

2017-01-10 来源: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公司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困难几乎都是由父母帮助解决。

  厌学行为

    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

  保定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专家李军旗博士介绍说,孩子不想上学既有内因(孩子自身)的作用,也有外因(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但是家长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有数据表明,90%的厌学行为时有不良的家庭教育导致的。

  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困难几乎都是由父母帮助解决。

  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因为恐惧挫折就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

  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一般来说,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而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

  其原因有:

  一、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

  三、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

  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学校教育的过失

  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陈旧、枯燥以及教学方法的不当。目前,某些学校仍是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枯燥的书本知识。这种强制性教学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致使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特别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从未体验过学习成功的喜悦,最终导致厌学。

  不良的师生关系

  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学生学科情感的产生,学生学习往往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一个老师德高望重,从自然威信到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们必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位老师,由此发生情感迁移,孩子们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家庭教育的误区

  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强迫孩子学外语、背诗词、弹钢琴等等,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同时对学习产生反感,甚至与家长对抗,有的还发展到因丧失生活的信心而轻生。

  相反,有些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对孩子漠不关心。虽有心督促孩子学习,但却督促不到位。如叮嘱孩子认真听讲,好好学习,却从来没有同孩子严肃认真地讨论过学习重要性的问题,更没有在孩子形成学习习惯的最初一两年给予他们具体、有效的帮助,表面上的几句嘱咐或训斥对孩子来说早已习已为常,根本就入不了耳,入不了心。

  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评价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需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学生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评价正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