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规范化诊疗之微小癌
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发病率呈全球化升高趋势,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肿瘤之一,且PTC发病率还有继续升高的趋势。2014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癌症报告指出甲状腺癌新发病例中>50%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
目前,PTMC在国内许多临床中心诊疗的甲状腺癌中占重要权重,这与近年来检验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仪器分辨率的提升密不可分。PTMC的临床问题也就自然成为专业学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近几年,国内外一些研究提出了对于PTMC“过度诊断”甚至“过度治疗”的观点,使得PTMC诊疗规范成为业内和社会的关注焦点。
我们应当从曾经沉浸在甲状腺癌二级预防水平不断提升的“惊喜”之中,逐渐回归过渡到客观的专业“清醒”中来。我们既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PTMC仅仅是按肿瘤大小来定义,并不意味着其在侵袭力、转移能力等方面“微小”,又应该了解部分PTMC长期惰性缓增的事实。
由于争论较多且需要更多的专业研究和积累,国内外专业组织目前对于PTMC的诊治尚无统一标准。
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CATO)已经建立起流行病、影像诊断、病理、外科、核医学、内分泌包括分子诊断等多学科联合的组织模式,为了推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规范化诊治,各学科专家积极筹备,不久将制定出我国PTMC诊疗的专家共识。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高明教授
对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再认识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云南省甲状腺外科临床研究中心 程若川
根据肿瘤大小可将<10 mm的PTC定义为PTMC。2013年以来,在我国新增甲状腺癌病例中90%以上为PTC,其中60%为PTMC。PTMC虽预后良好,但与PTC一样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侵犯及远端转移。
因此,对于PTMC的治疗,是选择甲状腺全切+放射碘治疗(RAI)还是单侧叶切除伴/不伴峡部切除,仍存在争议,包括最佳手术范围、术后RAI治疗及是否只需观察。对于PTMC,大部分观点认为其并不仅是新生、刚开始生长的PTC,但还有一部分观点认为大部分PTMC生长缓慢,甚至永远不会发展为PTC。
有病理学研究表明,PTMC和PTC的生物行为学完全相同,即具相同的BRAFV600E突变频率、肿瘤侵袭性,且在患者年龄、性别、多病灶发生率、甲状腺外侵犯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上两者也无差别。这表明,尽管肿瘤大小是影响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但单以肿瘤直径来衡量PTC风险是不正确的。
而就目前来说,PTMC与PTC仅是根据肿瘤大小而被人为划分的同类肿瘤,两者并无生物学特征及属性的不同。
目前认为,影响PTMC预后的肿瘤特征包括:①甲状腺包膜侵犯;②甲状腺外侵犯或颈部淋巴结转移;③多病灶;④原发肿瘤直径>6 mm;⑤肿瘤与气管和(或)食道发生粘连,具以上特征的PTMC需手术治疗。当然,也有部分PTMC生长非常缓慢,无需立即手术,只需严密、动态观察。
但迄今为止,尚没有特异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能够区分出这部分PTMC,因此临床应强调并不是所有的PTMC都是低危的PTC。对于PTMC的治疗,国内外主流指南仍推荐以手术为主,术后选择性131I治疗及促甲状腺素(TSH)替代与抑制治疗为辅。未来希望有新的检测技术出现,协助临床医生区分这两种PTC。
甲状腺微小癌超声诊断
甲状腺微小癌(TMC)为最大直径为1.0 cm的甲状腺癌,由于TMC病灶小、发病隐蔽、多位于甲状腺腺体中或背侧被膜处,临床触诊难以发现。
随高分辨率超声筛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FNA)应用增加,越来越多的TMC被发现。虽TMC预后良好,但仍有演变成为进展期癌的可能性,特别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甚至远处转移,可最终导致患者复发甚至死亡。
超声是TMC诊断的主要手段,特定的超声表现对TMC的良恶性鉴别尤为重要。目前认为,钙化、回声水平、周边声晕、内部回声和结节形态是TMC的独立恶性征象。
当甲状腺微小结节为低回声、边界不清、纵横比>1时,诊断为恶性的准确率近100%。虽微小钙化在TMC的发生率较低,但伴有微小钙化的TMC更有可能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学者认为结节>5 mm是TMC包膜外侵袭的危险指标,且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此外,多灶性甲状腺结节被认为是<5 mm的TMC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
一项荟萃分析(n=8345)表明,TMC的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年轻男性(<45岁)、瘤体>5 mm及甲状腺包膜外侵袭相关。因此,建议对于瘤体>5 mm、超声可疑的TMC,如伴有结节微小钙化、多灶性特征,应进一步评估甲状腺结节的包膜情况及颈部淋巴结的情况,并密切随访;对于瘤体<5 mm的结节,需要应用超声对多灶性进行定义,描述每个结节的位置和数量,并对颈部淋巴结情况进行评估。
甲状腺微小癌的131I治疗
TMC是否需131I治疗首先取决于其外科处置,只有经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后才能进行131I治疗,且治疗前需依据肿瘤病理、临床特征、分子特征进行复发及死亡风险评估。
研究显示,肿瘤大小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子,如肿瘤直径<1 cm者预后明显优于>1 cm者,前者肿瘤相关死亡率趋于零;单灶PTMC的复发风险约为1%~2%,多灶者为4%~6%。但也有研究显示,PTMC也可出现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侵犯甚至远处转移,这不容忽视。
虽有研究曾对1235例低危患者中位观察时间75个月,未发现肿瘤有远处转移,但也有研究证实,TMC可伴发或出现远处转移如骨及肺转移,这提示即使是TMC,决策是否要131I治疗时还应排除肿瘤远处转移。
有关TMC的131I治疗仍富争议。长期随访研究显示,对于无局部及远处转移、无侵袭性特征的低危TMC患者,131I治疗并未改善总体生存率,且有研究还提示,T1N0患者经131I治疗后白血病及唾液腺恶性肿瘤发病率增高。
因此,目前国内外指南对于肿瘤<1 cm并局限于腺叶内的单发或多发病灶、非侵袭性病理类型及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不常规推荐131I治疗。
但一项对18445例PTMC患者随访19年的研究显示,虽PTMC患者疾病相关生存率为99.3%~99.5%,但在因肿瘤死亡的患者中,92%具至少两个危险因素如伴随淋巴结转移、甲状腺外侵犯甚或远处转移,提示在TMC评估中,应综合考虑伴随的相关风险因素。指南中也指出,出现甲状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TMC患者是否进行131I治疗,取决于肿瘤侵袭性特征,应根据侵袭性特征对患者进行复发风险分层,再依据不同的风险分层推荐相应131I治疗。
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是近30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已经引起社会和业界的高度关注。但是,甲状腺癌诊断和初始外科治疗的规范化,依然不尽如人意。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欧美国家依据循证医学证据逐步达成了共识,即甲状腺癌应该尽可能在手术前,通过超声和FNA检查明确诊断,以便更好地结合放射线接触史、甲状腺癌家族史、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大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初始外科治疗方案。
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则逐步规范为两类三种,即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及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淋巴结的处理原则为中央区淋巴结可行预防性清扫,而侧颈区淋巴结仅行治疗性清扫。涉及甲状腺癌诊疗的教科书、参考书、指南也逐步趋向一致。
但我国直到2011年才逐步推出类似的指南,2013年以后才出版最新教材,相关原则才与欧美国家达成一致。以至于目前许多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甲状腺癌的诊断初始治疗依然处于陈旧观点时代。
具体问题有三点:①不重视术前诊断和FNA的开展,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也不普及,导致许多患者直到手术后才明确甲状腺癌诊断;②手术方式依然大量采用不足一侧腺叶切除、患侧腺叶切除+对侧次全或部分切除等非规范手术方式;③不重视淋巴结的术前、术中评估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这些问题导致了许多患者初始外科治疗不合理和不彻底,面临再次手术风险。
因此,应该积极推广普及新版教材和临床指南,加强继续教育和专科医师培训,彻底改变目前甲状腺癌诊断和初始外科治疗混乱的局面。
甲状腺研究项目评估结果公布
为进一步促进中青年医师在甲状腺领域的研究,推进我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技术的发展,加强甲状腺疾病规范化诊疗及临床用药的经验交流,由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的“中青年医生甲状腺研究项目”,支持国内中青年医生自由申报与甲状腺疾病相关的研究课题。
“中青年医生甲状腺研究项目”由默克雪兰诺有限公司供资。课题研究经费为70万元,2015年计划支持14个科研项目,每个课题5万元。将面向所有从事甲状腺疾病研究与临床工作的中青年医生,旨在为甲状腺领域的中青年医生提供研究支持,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本次项目共收到102份科研项目申请,在内分泌学会甲状腺学组的指导下,共邀请到来自内分泌科、核医学、产科和甲状腺外科的多学科领域,共24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过程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函审,评选出得分前31名的研究课题。第二阶段于8月26日在南京进行现场评审,最终选出排名前14名的研究课题。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1、治疗非毒性的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异常); 2、甲状腺肿切除术后,预防甲状腺肿复发; 3、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 4、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功能亢进症的辅助治疗; 5、甲状腺癌术后的抑制治疗; 6、甲状腺抑制试验。
健客价: ¥38适用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克汀病)与儿童及成人的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长期替代治疗,也可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手术后的抑制(及替代)治疗。有时可用于甲状腺功能亢
健客价: ¥36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克汀病)与儿童及成人的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长期替代治疗、单纯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手术后的抑制(及替代)治疗及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抑制试验。
健客价: ¥18适用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克汀病)与儿童及成人的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长期替代治疗,也可用于单纯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手术后的抑制(及替代)治疗。也可用于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抑制试验。
健客价: ¥36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健客价: ¥22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健客价: ¥47调节全身代谢,恢复细胞活力,改善心血管功能,健脑健身,延缓衰老,扶正固本。用于冠心病、高脂血症、脑动脉硬化、老年性视力减退。对甲状腺机能减退和慢性老年性支气管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健客价: ¥119抗甲状腺药物。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尤其适用于:病情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患者,青少年及儿童、老年患者;甲状腺手术后复发,又不适于用放射性131I治疗者;手术前准备。
健客价: ¥10.51.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药物治疗,尤其适用于不伴有或伴有轻度甲状腺增大(甲状腺肿)的患者及年轻患者。 2.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手术前准备。 3.对于必须使用碘照射(如使用含碘造影剂检查)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的患者和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患者作为预防性用药。 4.放射碘治疗后间歇期的治疗。 5.在个别的情况下,因患者一般状况或个人原因不能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或因患者拒绝接受常
健客价: ¥32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尤其适用于: 1.病情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患者; 2.青少年及儿童、老年患者; 3.甲状腺手术后复发,又不适于放射性131I治疗者; 4.手术前准备; 5.作为131I放疗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16.8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尤其适用于: 1.病情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患者。 2.青少年及儿童、老年患者。 3.甲状腺手术后复发,又不适于放射性131I治疗者。 4.手术前准备。 5.作为131I放疗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14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内科治疗,甲状腺手术前准备,以减少麻醉和手术后并发症,防止诱发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危象。
健客价: ¥18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内科治疗,甲状腺手术前准备,以减少麻醉和手术后并发症,防止诱发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危象。
健客价: ¥15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尤其适用于:病情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患者;青少年及儿童、老年患者;甲状腺手术后复发,又不适于放射性131I治疗者;手术前准备;为131I放疗的辅助治疗。
健客价: ¥145平肝潜阳,软坚散结。用于具有心悸、汗多、烦躁易怒、咽干、脉数等症状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健客价: ¥38清火,散结,消肿。用于火热内蕴所致的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病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5清火,散结,消肿。用于火热内蕴所致的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病见上述症候者。
健客价: ¥27.8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症,高血压症。
健客价: ¥24清火,散结,消肿。用于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线增生症。
健客价: ¥21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用于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乳腺增生症。
健客价: ¥30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也可用于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嗜铬细胞瘤。
健客价: ¥8平肝潜阳,软坚散结。用于具有心悸、汗多、烦躁易怒、咽干、脉数等症状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健客价: ¥50平肝潜阳,软坚散结。用于具有心悸、汗多、烦躁易怒、咽干、脉数等症状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健客价: ¥181. 作为二级预防,降低心肌梗死死亡率。 2. 高血压(单独或与与其它抗高血压药合用)。 3. 劳力型心绞痛。 4. 控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与儿茶酚胺有关或洋地黄引起心律失常。可用于洋地黄疗效不佳的房扑、房颤心室率的控制,也可用于顽固性期前收缩,改善 患者的症状。 5. 减低肥厚型心肌病流出道压差,减轻心绞痛、心悸与昏厥等症状。 6. 配合α受体阻滞
健客价: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