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疾病 > 骨折 > 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症状 很容易造成骨折

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症状 很容易造成骨折

2018-09-12 来源: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有些骨质疏松的患者没有明显自觉症状,只有当骨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患者才会出现骨痛,尤其是受力较大区域(腰背部)的骨痛。

你晓得吗?人的骨骼也会稀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骨质疏松。人体骨骼相当于高楼的框架,框架力气缺失,高楼就“风雨飘摇”。骨骼坚实,当不克不及受力时,稍微的外力(好比咳嗽、喷嚏、坐下、挪动转移轻质物体等举措产生的力气)就可以惹起骨折。那末,在日常生活中,咱们应当若何防备、发明或许医治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和营养、激素有关
 
骨质疏松症它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没有显著的自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没有重视,只是在骨质流失达到一定的程度,轻微暴力引发骨折时才匆匆赶到医院寻求治疗。更有甚者,骨折处理完成后,不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折多次再发,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因此,它也经常被称为“静默的流行病”。
 
据了解,影响人体骨代谢和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类:营养,激素,运动。营养提供骨形成的原料,激素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运动通过对骨骼应力刺激促进骨形成。
 
就营养而言,除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等,骨骼特需的营养主要是钙和磷。鈣磷摄入不足(饮食和胃肠吸收因素)或丢失过多(肾脏疾病、妊娠哺乳等)均能引起骨质疏松。
 
激素则是原发性(年龄相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女性绝经期及其后的数年,雌激素分泌显著下降,骨吸收远远大于骨形成,骨量断崖式丢失;男性70岁以后,因雄激素分泌的下降,也出现一个较快的骨丢失过程。
 
缺少运动导致骨量降低,特别是卧床患者,短期内骨量即明显的下降。
 
因此,绝经、高龄、长期卧床、服用糖皮质激素、胃肠道功能紊乱、肾脏疾病、妊娠哺乳等人群骨量的明显较低。
 
这些早期症状千万别忽视
 
有些骨质疏松的患者没有明显自觉症状,只有当骨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患者才会出现骨痛,尤其是受力较大区域(腰背部)的骨痛。正是由于该病症早期疼痛不严重,容易被忽视,或者与腰肌劳损等疾病混淆,晚期疼痛才会加重并扩展到全身骨骼。
 
脊柱椎体为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不是所有的椎体骨折都有疼痛症状,部分患者检查X线发现椎体形态变化时才回忆出很久前不典型的腰背痛症状。
 
除此之外,骨折也可发生在其他的部位,髋部骨折也很常见,骨折后疼痛剧烈,患肢或丧失活动功能。体型变小是另一个表现,主要体现为身高降低(可达3-6cm)、驼背。
 
预防骨质疏松要遵循“三级预防”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呢?这就要遵循儿童、少年时期应合理膳食营养,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磷,多喝奶,不偏食、挑食;坚持体育锻炼,参加户外活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少饮咖啡和碳酸饮料,以增加骨量,提高峰值骨密度。
 
女性在绝经期前后,男性在70岁以后,要定期检查骨密度,如果发现骨量减少较快,即可开始干预,包括补充钙质,激素替代治疗,尽量减少骨丢失。
 
骨质疏松较多的人则应进行药物治疗,防止骨量的进一步丢失,促进骨量增加。居住设施的改善以防止跌倒,尽量避免长期卧床,并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
 
对可能促进骨丢失的情形采取适当的拒绝,妊娠和哺乳期一定要加强增加营养,防止钙质流失。服用药物时间尽量避免、用量少、时间短。比如抗胃酸的药物可引起骨量减少,如果患者能够严格规范生活习惯,少食刺激性食物,减少抗胃酸的药物使用量,减少骨量丢失。对于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适当补充钙质,配合吸收的药物,患者适当的锻炼,可以减轻药物副作用。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