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知识 > 前沿 > 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介绍

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技术介绍

2018-07-11 来源:骨今中外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传统的椎弓根钉植入轨迹是从横突中线与上关节突外缘连线的交点进钉、由外向内、通过椎弓根轴终止于椎体内。相比之下,CBT进钉由内向外,是一个头尾向倾斜的轨迹。

技术简介

据报道,椎弓根钉在非骨质疏松患者的松动率为1-15%,而在骨质疏松患者则超过了60%(ElSamanA,2013)。

因此,如何获得更坚强的内固定及螺钉轨迹,以避免传统椎弓根钉松动的并发症是脊柱外科医生的一项重要课题。

2009年,Santoni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螺钉植入轨迹,以期代替传统的椎弓根钉植入轨迹,称为皮质骨轨迹(CorticalBoneTrajectory,CBT),从而减少骨质疏松患者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常见的高松动率并发症。

螺钉轨迹

传统的椎弓根钉植入轨迹是从横突中线与上关节突外缘连线的交点进钉、由外向内、通过椎弓根轴终止于椎体内。

相比之下,CBT进钉由内向外,是一个头尾向倾斜的轨迹,该轨迹的目的是为了螺纹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触高密度的皮质骨,从而改善螺钉在骨质疏松椎骨中的抓持力,减少内固定松动的并发症。

文献综述提示,与传统椎弓根钉轨迹的植入相比,CBT可提高螺钉的抗拔出力,能提供更大的轴向及侧向固定强度,表现出对屈、伸应力更好的抵抗力。然而,CBT对侧屈和轴向旋转的抵抗力较差。

CBT可提供更好的即刻稳定性。在临床研究中,CBT由于向两侧的椎旁肌剥离较少,比较微创。因此,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椎弓钉手术;CBT的术后临床评分、合并症与传统椎弓钉手术类似。该综述中,无内固定失败或螺钉误置导致的并发症。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