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疾病 > 骨折 > 骨质疏松易骨折,各年龄段的妈妈都别大意!

骨质疏松易骨折,各年龄段的妈妈都别大意!

2018-06-14 来源:每日新报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爱护骨骼不仅是中老年母亲的需要,而是各年龄段母亲甚至从小女孩时期就要开始重视的一项大事:如果骨质基础没打好,中年以后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会更大。

 预防老年骨折要从娃娃抓起这个观点一点也不夸张。目前来骨质疏松门诊检查的人群和往年有很大区别,一些备孕妈妈、计划要二胎的妈妈都注意到了骨健康的问题,会提前来做一些检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骨健康离不开运动+阳光
 
2017年我国国民健康计划中有三健三减(健康骨骼健康牙齿健康体重,减糖减盐减脂)其中健康骨骼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保持骨健康的重要一环就是晒太阳。
 
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维生素D2的主要来源是植物性的食物,比如经紫外线照射的蘑菇;维生素D3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野生三文鱼、鳕鱼、沙丁鱼、鲭鱼、金枪鱼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种类很少,我们身体需要的维生素D主要来源是机体皮肤内合成的维生素D3——皮肤组织内的7-脱氢胆固醇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形成维生素D3原,后者在皮肤温度作用下生成维生素D3。
 
为了能使皮肤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3,应选择夏季阳光充足时上午10点和下午2点晒太阳,不采取任何防晒措施(包括防晒霜或打伞),皮肤暴露,不隔玻璃,接受阳光直射15至30分钟即可满足1~2天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而在阳光不足的地区或季节、长期处于室内环境的群体,则需要通过补充普通维生素D来满足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
 
晒太阳有讲究
 
1.一定要在户外,隔着玻璃晒起不到作用;
 
2.暴露四肢皮肤,防晒霜会隔离紫外线,所以大面积涂防晒霜再晒太阳就没用了。
 
3.选对时间。早上10点~下午2点间晒。
 
4.每次晒15~30分钟就可以满足1~2天的维生素D需要,别晒太久,以免引起皮肤问题。
 
运动能促进骨骼生长,所以,少年时期多运动能增加骨量。在卧床状态下患者骨量丢失很快,所以遇到骨折的病人,医生特别强调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尽快让病人恢复功能下床活动减少骨量丢失。
 
注意补充活性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是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亚洲地区更严重一些。如何判断维生素D充足、不足或缺乏?
 
维生素D在皮肤组织内合成或被摄入后,“通过”血液被运输到肝脏,在肝脏中被转变为25-羟维生素D(25OHD),其转变过程几乎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且25OHD在人体血液循环中停留较久,因此,血清中的25OHD浓度是用来判断人体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主要依据,它可以反映出人体皮肤制造的维生素D和摄入的维生素D的状态。
 
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判断标准如下:
 
(1)维生素D缺乏:血清中25OHD浓度小于20ng/ml(50nmol/L)。
 
(2)维生素D不足:血清中25OHD浓度为20~30ng/ml(50~75nmol/L)。
 
(3)维生素D充足:血清中25OHD浓度大于30ng/ml(75nmol/L)。
 
(4)维生素D中毒:血清中25OHD浓度往往大于150ng/ml(375nmol/L)。
 
目前临床测定血清25OHD水平为总的25OHD水平,并非游离的25OHD水平,而真正起作用的是游离的25OHD,因此,在测定血清25OHD水平时需综合考虑患者肝功能、白蛋白水平、有无肾脏丢失蛋白、是否怀孕或使用雌激素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体内游离的25OHD水平。
 
别小看维生素D,有些无明显原因的闭经、胎儿停育都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有关。
 
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没有绝对数字,应该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评估维生素D的缺乏程度,给予恰当的维生素D补充剂量。

减重是个伪概念
 
减肥是当今很流行的话题,但在骨科医生眼里,减重是一错误概念,正确减重应该是主要减脂肪,维持或增加肌肉量,增加肌力防跌倒是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重要措施。
 
有研究显示,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XA)测量,对检查者的骨密度、骨量、体重、年龄、身高、肌肉重量,脂肪含量等结果进行研究及统计分析发现,骨密度、骨量、体重(肌肉与脂肪)与年龄、身高是相互关联的,这些指标对防治骨质疏松症、肥胖症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减重不能作为健康指标,应把减脂肪作为减肥目标。
 
关注妈妈骨健康两项检查必须做
 
一个是有关维生素D的检查,一个是双能骨密度检查,这两个检查能够了解骨代谢的基本情况。年老的妈妈还需要了解是否发生过脆性骨折,尤其是有腰背疼痛的人更要注意,必要的话拍X光片以了解情况。
 
绝经后女性小心“骨脆脆”
 
王奶奶72岁,身体硬朗,很少生病。一天送孙子上学,路上摔了一跤,出现骨质疏松髋骨骨折,做了手术后没多久竟然因并发症离世了。
 
王主任告诉记者,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症很常见,算不上大病,但它的后果非常严重。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骨质疏松形成一般发生在40岁后,当骨骼里的破骨细胞(让骨量丢失)大于成骨细胞(让骨头生长)时,骨量丢失加速,骨质自然日渐疏松。一旦骨量严重流失,骨骼的内部结构将变得脆弱,骨头的质量和力量都被削弱,很容易轻微的外力导致突然和意外的骨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骨脆脆”。
 
一般来说,50岁左右绝经后的女性更容易发现骨质疏松,目前数字是超过四成女性“骨脆脆”,三分之一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专家解释,绝经后的女性体内雌激素明显下降,对女性骨骼保护作用减弱,骨吸收远快于骨形成,致使骨量不断流失。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