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骨科频道 > 骨科护理 > 预防保健 > 骨质疏松预防要从“娃娃”抓起

骨质疏松预防要从“娃娃”抓起

2017-07-10 来源:玖玖骨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其实并非如此。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但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少运动、营养摄入不均衡、过量烟酒和咖啡等,不仅影响钙的吸收,还会加速损耗已“储备”的骨量。

  骨质疏松的发生主要是骨量的严重丢失。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骨质就开始丢失。

  “峰值骨量越高,就相当于人体中的’骨矿银行’储备越多,年轻时存得越多,到老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越推迟,程度也越轻。”人的一生中,存“骨量”和“节流”骨量工作是有所侧重的。

  1、20岁以前:多补钙和维生素D

  婴幼儿和青少年时期,是骨骼发育的快速时期,人体需要大量的钙来满足生长需要。为此,医生建议,孩子在这些时期要多喝牛奶、额外补充钙片、维生素D和运动。

  小宝宝在幼儿事情除了喝奶(母乳或者奶粉),家长还是要注重孩子钙的补充和多晒太阳,“更有利于宝宝的骨骼生长”。

  2、20-29岁:养成好习惯烟酒会“耗”骨量

  很多人以为,骨质疏松与年轻人无关?其实并非如此。人体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但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少运动、营养摄入不均衡、过量烟酒和咖啡等,不仅影响钙的吸收,还会加速损耗已“储备”的骨量。

  3、30-39岁:减少骨量丢失营养均衡摄入

  医生介绍,到了这个年龄段,人的骨量就开始丢失。日常除了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大程度减少骨量丢失,同时还要注意钙、维生素D的营养摄入。

  “尤其是女性,现在晚婚晚育的女性较多,生完孩子后母乳,受雌激素变化的影响,会叠加此年龄段钙的丢失。”为此,吴文建议产后妈妈们(特别是出现骨头痛的)每天补充钙片2000个单位,坚持半年,同时也应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

  4、40-49岁:当心慢性病“节流”骨量丢失

  人到这这个年龄段要开始注意预防慢病的发生了。慢病也会导致骨松的发生。他说,就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对骨头有保护作用,一旦得了糖尿病,胰岛素发生变化而骨头也会受影响。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在发病5到8年就会出现骨量丢失,骨质疏松比正常人高发2-6倍。

  “糖尿病及糖尿病治疗药物会降低患者骨密度。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可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导致骨吸收增加,从而降低了骨密度。同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会导致骨量减少。”吴文解释。

  另外,医生还指出,高血压会降低患者的骨密度。高血压患者钙排泄增加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为维持钙平衡,骨矿盐动员增加,导致骨密度降低。

  5、50岁以上:密切关注骨健康预防骨折。

  医生指出,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会出现骨质疏松,而男性则一般都在65~70岁出现。而骨质疏松并非仅靠自我感觉则能发现,所以中老年人不到骨折这一步不会发现。吴文介绍,中老年人如果发现自己身高缩短两公分以上,或者生活中连拖地都痛就要警惕并积极接受治疗了。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