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预防 > 热门标签 > 宝宝6岁前一定要改掉的4种性格

宝宝6岁前一定要改掉的4种性格

2019-03-27 来源:宝宝湿疹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要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首先要了解孩子内向的原因,害羞,有的孩子因为害羞,通常表现为男学生不喜欢和女学生交流,女学生不喜欢和男学生交流。这个时候就应该教育孩子怎么处理男学生和女学生的关系,使孩子正确的认识到这样是不好的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这段时间形成的,如果孩子出现了一些特质,家长需要给与必要的干预和帮助。

一、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圣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

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得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事,在这个快速、激烈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要点:

要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首先要了解孩子内向的原因,害羞,有的孩子因为害羞,通常表现为男学生不喜欢和女学生交流,女学生不喜欢和男学生交流。这个时候就应该教育孩子怎么处理男学生和女学生的关系,使孩子正确的认识到这样是不好的

除了害羞,往往会因为一件事就会变得内向,比如同学们的爸爸妈妈都会接他回家,他总是一个人回家,别的小朋友都有好玩的玩具他却没有。这些小事都会使孩子变得自闭,所以父母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他感觉你是爱他的。适量的买一些孩子需要的玩具也是应该的,但是不应该什么都满足孩子,滋长孩子的攀比心理。

还有就是学习不好,每次考试都最后几名,还是那句话,老师更喜欢好学生,会给学习好的学生更多的关心。考试不好同学的嘲笑等等都会使孩子变的内向,所以还是要给孩子做好家庭辅导,这对孩子以后取得好成绩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时候的孩子自尊心是非常强的,他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钱买零食,他却没有,他就不好意思去和别的小朋友交流,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页会使孩子变的内向,所以适当的零花钱和正确的引导也是应该的

当然,孩子的卫生也是会影响孩子的性格的,如果你的孩子都穿破衣服,脸也洗不干净,邋邋遢遢的,小朋友的嘲笑也会使孩子走向内向的,所以要教育孩子讲卫生,并帮助孩子清洁自己的卫生

二、任性、发脾气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烦恼:“我3岁多的孩子常常大发脾气。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就会赖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因为他常常大发脾气。每次他发脾气,哄劝、呵斥、打骂、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尽管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按能把他”安抚“或者”镇压“下去,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弄得我筋疲力尽。”

情商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地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要点:

1、要鼓励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正当的需求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应耐心解释,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2、父母及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要统一,当孩子没有道理地发脾气时,不能因孩子的哭闹而妥协。

3、父母应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绪变化,时而严厉,时而娇惯,使孩子因无所适从而爱发脾气。

三、不自信

这是爸爸妈妈听到孩子说的最揪心的话。退缩的孩子让人感觉沮丧。毕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他就根本不会开始去做事,即使在别人的促使下开始了,一个小小的困难就能绊倒他,因为他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是可以的。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3-6岁时保护儿童自信心的关键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建立得怎么样,对小学甚至成年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苦恼的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孩子还是“挫折过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挂在嘴边。进来研究发现,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误用“赏识教育”的结果。很多父母(老人)为了鼓励孩子,动辄将“真棒”“最聪明”“最厉害”挂在嘴边,一点点好的表现都夸赞不已。但是,孩子在外获得的信息于此反差极大。他就很容易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差得很远。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经历教育往往比语言教育来得深刻。关注过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备受关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错,非常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

改进要点:

在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感情丰富、自信心强。所以,爸爸妈妈要首先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其次,要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使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活动,要保留孩子对合理要求的选择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心情轻松愉快,言语无拘无束,有什么想法都敢于、乐于同爸妈交流,也就容易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不合群

3-6岁的孩子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上,他们还不理解友谊的真正含义。“好朋友”也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长却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在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发现这样的特质:愿意分享、有爱心、愿意帮助别人、遵守规则、主动。而另一些则是“另类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有的孩子不断地“故意”“撩”别人,让同伴反感;还有的孩子游离在人群之外,很难参与游戏。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习成为一个“社会人”,如果他们在人际方面有困难,是一定需要大人帮助和支持的。

孩子不合群怎么改进呢:

首先就是要让孩子有个玩伴,这也是作为家长必须要做的第一步,同是在一个生活区,周围肯定有同龄的孩子,或是邻居,或是朋友,或是亲戚,家长之间就要相互交流,同时也能带动孩子在一起玩耍,慢慢的让孩子体会有玩伴的快乐。

经常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吃饭玩耍,比如孩子过生日啊,或是一些节日啊,也有活动的主题,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共同过个节日,让孩子能体会在一起过节日的快乐,慢慢的就喜欢群体的活动了。

家长利用节假日,经常带孩子出去旅游,让他放松心情,亲近大自然,解放孩子们的天性,同时去旅游的地方孩子们也多,多看多学,孩子也会潜移默化的玩耍起来。

多让孩子融入一些社会的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当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外出买东西啥的,让他自己去体验买东西与人交谈的乐趣,其实孩子也渴望交流,只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样去做,所以作为家长,多带动孩子与人交流。

家长可以参加一些社会上的亲子节目,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共同去做一些事情,共同玩一些游戏,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就会体验其中的快乐,多给孩子一点表演的机会,慢慢的就会放开自己,孩子都是有表现欲的,所以要适当的引导他们。

家长有时候也要适当的引导训练下孩子的语言交际能力,只有敢说,才能让孩子放开自己,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孩子们说话,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说的挺好继续努力之类的,只有多说,孩子们才能学会与人交流,才能去更好的融入小伙伴们。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