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小儿感冒 > 孩子发烧 大人所要注意的以及后期调养

孩子发烧 大人所要注意的以及后期调养

2018-12-13 来源:小儿养育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相信很多妈妈都是这样,孩子一发烧就开始抓狂,恨不得使出所有解数,让烧立马退下去,却不知在你没有辩证清楚冷热虚实的情况下,盲目退烧,对孩子的伤害不是一点点。

最近,停写了一些时日,很忙很忙,严重缺觉。公众号的写作基本上都是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科普,一没推广二没宣传,故此也没做各种美图修饰跟编辑段落,自始至终个人认为重要的是内容如何能够言简意赅让朋友们感同身受的看完会学到一些,看完会用到些,因而避免一些生活中我们常处理不好常犯的错误处理,这,是我当初的本心,也是一直的初衷!

相信很多妈妈都是这样,孩子一发烧就开始抓狂,恨不得使出所有解数,让烧立马退下去,却不知在你没有辩证清楚冷热虚实的情况下,盲目退烧,对孩子的伤害不是一点点。轻则伤及津液,重则引起抽筋惊厥!接下来我把几个关键误区列举出来,希望朋友们能实时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孩子发烧时候的焦虑心态!

误区一:退烧就要发汗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发烧,而不是先退烧。

有可能是外邪(就是中医讲风、寒、暑、湿、热、燥,西医讲的病毒、细菌),也有可能是内部的食积,或者某些病理产物堵塞造成的。

所以,妈妈首先要做的是观察孩子的症状,比如:怕冷还是怕热,有汗无汗,口渴不渴,小便黄不黄,大便是否通畅,肚子疼不疼……诸如此类。

如果小孩喉咙疼、出汗、口渴,切记不可用西药或生姜发汗,因为这些症状有可能是温病,也就是我们说的热伤风,而温病忌发汗。

另外,如果小孩高烧中出过一次汗了,即使烧未退,切记不可反复发汗。汗是人体的津液之一,反复发汗会伤及津液,时间久了,就会引起惊厥,也就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高烧不退,孩子抽筋,这个就说明内脏干烧,里热未退,如果再发汗就会有生命危险。

误区二:发烧一定要多喝水

发烧多喝水,好像是为了能通过频繁排小便把体内热量透出去,发烧本来就是人体正气抵御外邪的一个生理行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消耗很多的能量与津液,容易出现津液不足。

大家会想到多喝水来补充津液,但其实很多时候,水不能转变为人体所需的津液,适量喝水对身体有帮助,但如果喝水量超过身体的吸收排泄能力,就会变成垃圾停留在中焦,出现中医里说的”中焦水饮停滞”。所以在经典名著《伤寒论》里就说: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很多父母发现孩子退烧后,反而出现咳嗽等症状。

补充津液最好的方法,就是喝米汤(针对已经加辅食的宝宝而言),不仅仅能够补充津液,而起能够最快给身体补充能量。因为米汤具有滋阴长力,有益气,养阴、润燥等功能。

误区三:发烧要多吃水果

发烧时,人体最需要的不是维生素和蛋白质,而是需要保元气,补充津液。水果属于生冷的食物,人体内部温度37度左右,低于这个温度都需要耗我们自身的阳气来暖它,而此时,身体的阳气正用于对抗病邪,如果再用来消化生冷的水果,不仅起不到帮助恢复的目的,反而徒耗阳气,削弱了人体的抵抗力。

不食荤菜(包含荤汤如鸡汤)的道理差不多,因为肉食难消化,必然要动用更多的身体阳气去帮助消化,使身体恢复更慢。

有时候和从事中医行业的朋友们聊天,他们都说现在的孩子不好养,容易反复感冒、容易多动、容易湿疹,而这些孩子共同的特点就是吃肉多、水果多、冷饮多、主食少,脾胃被搞坏了。最伤小朋友脾胃的是寒(冷饮是寒凉的,水果也多半都是寒性或凉性的),最滋养小朋友脾胃的是主食。孩子脾胃弱,肉吃多了增加脾胃的负担,容易积食,积食后会伤脾胃的津液。脾胃坏了,这些病自然出来了。怎么办?先从调整生活习惯开始,效果会很令人惊喜。

调整生活习惯就要少吃肉和水果,多吃主食。主食之中,最滋养脾胃的是小米粥;小米粥中,最滋养脾胃的是小米粥油。

《本草纲目》中说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孩子生病和病刚好的时候,脾胃都是很虚弱的,也都没有什么食欲,来一碗有米油的小米粥,小米黄色入脾,脾胃强壮了,身体也好得快。当然,对大人来说也是一样。朋友的孩子感冒后有点残余的咳嗽,也没吃药,每天晚上喝小米粥,两三天就彻底好了。对于老弱病人和孩子来说,小米可以说是最理想不过的滋补品。在我国北方,女性坐月子的时候就喝小米粥加红糖来调养身体。

米类在熬煮时,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里叫做“米油”,俗称粥油。米油和人参一样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通常只有在熬大米粥和小米粥或者二米粥(大米加小米)的时候才会有米油,如果加了其他的米或者豆类就没有米油了。

粥做起来很简单,但是有人熬出来米是米,水是水,口感和营养都大打折扣,米油更是见不到。怎样熬出一锅美味浓郁的带米油的粥呢?今天我们详细来说说。

米:好米才能熬出好粥,最好选择新鲜的小米。山西的小米比较有名,我个人的经验是陕西和东北的小米也都不错。买米的时候一次先不要买太多,不好吃就换,多尝试,直至找到自己最满意的米。

锅:相比不锈钢锅和电饭煲,砂锅熬出的粥最香。

水:一次添足,中途不要加水,这点非常重要,不然熬出来可能就是米水分离。

下米:下米一定要等水快开了或者开了再下。下锅的时候搅拌一下,避免小米粘锅。

火候:“小火出清汤,大火熬浓汤”,熬粥不要小火,中火或者大火交替,能熬出一锅更为浓郁香滑的粥。

煮粥的过程中可以搅拌两三次,一定要顺着同一个方向搅拌。煮大约30-40分钟,看到米开花了,粥的颜色很清亮,就可以关火了。关火以后焖盖一会,能更好地保持粥的香味。

放到碗里的小米粥自然放温,才会起米油。注意,粥不要喝太热的,也不要喝太凉的,喝粥的时候不要用筷子搅,一搅粥就“汤了”,变得清汤寡水,辜负了熬粥人付出的时间和心意。

熬一锅好粥,除了以上那些因素,还需要一种安静安定的态度。现在我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零碎的时间又被微信微博各种填满,还有多少人能静得下心来慢慢做一顿饭,煮一锅粥,有多少时候能慢慢地专心地吃一顿饭,喝一碗粥?现在受胃病困扰和折磨的人如此之多,莫不与此有关。

一碗好粥喝下去,胃里舒服熨帖。喝粥的人,也要慢慢喝才能感受到对胃的滋养。

有个朋友说他小时候,怕上学迟到,喝粥就很着急,为节省时间把热粥喝下去,觉得搅都不够快,用两个碗来回互相倒,有时候还把热粥放到盛有凉水的大碗里降温,这样急急茫茫喝下去的粥,既不顺口,也不养胃。还有人各种米和豆抓一把放到一起熬粥,以为把五谷喝到肚子里营养就全了,就起作用了,其实我个人很不赞同这样的做法,即使你很认真把那些豆类、米类,坚果类、海鲜什么的在粥里煮得烂熟,且不说口感如何,吃完并不会觉得舒服。其实做粥的材料越多越复杂,就越难以把粥调理顺,倒可能会变成肠胃的负担。平时我煮粥的时候就是一样两样放在一起煮,煮的最多的是小米南瓜粥,红豆糯米粥,大米红薯粥,小米百合粥,荠菜大米粥,山药小米粥,大米芡实粥,青稞粥等等。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