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小儿汗证4大原因3大调理方法

小儿汗证4大原因3大调理方法

2018-10-19 来源:保赤小儿推拿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小儿通过适量出汗可疏通腠理,抗御外邪,调整气血,维持体内阴阳平衡。若汗出过多则耗阴竭液,气随汗泄,阳随津脱,导致病理变化。

给妈妈们说说“小儿出汗”那些事

汗,乃人之津液。存于阳者为津,存于阴者为液,发泄于外者为汗。

汗所主在心,在内者为血,在外者为汗。

《素问评热病论》说:“人所以出汗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说明人体的汗液来源于水谷之精气。

《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说明汗出系阳气蒸化津液出于体表而成。

小儿通过适量出汗可疏通腠理,抗御外邪,调整气血,维持体内阴阳平衡。若汗出过多则耗阴竭液,气随汗泄,阳随津脱,导致病理变化。

《中医儿科学》之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日常环境中,全身或某个部位汗出过多为主的一种症候。多见于2-6岁的小儿。

汗证多发生于体质虚弱的小儿,常称为虚汗

睡时汗出,醒时汗止者,称为盗汗。

不分寤寐(wùmèi",义:1、醒和睡。指日夜),无故汗出者,称为自汗。

根据汗出部位可分为全身汗、头汗、手足汗等。

时时冷汗微出,发根如贯珠,面额上濈(ji)濈(ji)然者,称为惊汗;

热病中,全身寒战,继之周身汗出而后热退身凉,称为战汗,是正气抗邪气,邪气由内达外的佳兆。

《中医儿科学》之汗证,主要讲的是自汗和盗汗。

小儿汗证的发病原因:

1)、小儿自汗,主要是表虚“卫”外不固所致。卫,卫气也。卫气行于人体肌肤之表,负责汗孔的开合。卫气不固,腠理疏松而致津液向外泄,自汗溱溱(zhenzhen)。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不论何脏器阳气虚弱均可导致卫气不固而汗出。但,与肺、脾两脏的虚、损关系尤为密切。

2)、小儿汗证,又因营卫失和所致,即阴阳失衡。

3)、气血虚弱,也是导致小儿汗证的病机之一。这种情况常见于大病久病之后,气血受损,或见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体弱小儿。

4)、脾胃积热,也可导致汗证。因为小儿脾常不足,若恣食肥甘过度,积滞内生,郁而生热,积热蒸腾,迫津液外泄,则会夜汗不已,尤其多表现于四肢部位。

小儿汗证的中医疗法:

1)、药物外治

(1)牡蛎粉、五倍子粉,等量调和均匀,适量外扑;或用龙骨、牡蛎等分,研为极细粉末,每晚睡前外扑。用于表虚自汗者。

(2)五倍子粉适量,温水或醋调成糊状,外敷肚脐部位;或与明矾等量,共同研为细末,入温水调拌均匀,做成药饼如铜钱大小,每晚临睡前贴敷肚脐部位,用胶布固定。有固表敛汗之功效。

2)、食疗调理

(1)、黑豆煮烂,每日适量服用。有健脾固表之功效。

(2)、鸭血、糯米适量,煮烂食用。有补血和营的功效。

3)、小儿推拿调理

(1)、自汗表虚的(表现为:濈濈自汗,恶寒等)

取穴:揉小天心3分钟,揉一窝风3分钟,揉二马穴5分钟,揉板门5分钟,清天河水1分钟。

(2)、里热自汗者(表现为:口渴引饮,或大便秘结等)

取穴:揉小天心3分钟,揉板门7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清天河水1-2分钟,退六腑5分钟,揉二马5分钟。

(3)因心热盗汗者(表现为:睡则汗出,身热多烦,舌红小便赤,便秘等)

揉小天心3分钟,清天河水1分钟,退六腑5分钟,清肺5分钟,揉板门5分钟,揉二马5分钟。

(4)因心虚盗汗的(表现为:睡者汗出,醒则汗止,兼见多惊悸,睡眠不宁者等)

揉小天心3分钟,推四横纹4分钟,逆运八卦2分钟,揉外劳宫4分钟,揉二马穴3分钟,

预防:

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与体育锻炼,增强小儿体质。注意斌后调理,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受凉感冒。加强预防接种,及时诊断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护理: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拭汗用柔软干毛巾,勿用湿冷毛巾,以免受凉。注意饮食调养,勿食辛辣煎炒炙煿食物,也勿过食肥甘厚味。室内温度湿度要调节适宜。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