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育儿新知 > 【汗证】汗!狂汗!汗如雨下!/(ㄒoㄒ)/~~别着急!

【汗证】汗!狂汗!汗如雨下!/(ㄒoㄒ)/~~别着急!

2017-05-17 来源:蒋诗超博士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  宝宝由于形气未充(无形、有形两方面都没充分完善起来,脏腑娇嫩)、腠理疏薄(肌肤弱嫩),生机旺盛,比成人容易出汗。

   最近有宝妈来咨询胖博:宝宝睡觉汗如雨下,严重的时候需要半夜换衣服,枕头都浸湿在汗水中。百般无奈,心急火燎......胖博着实揪心。

 
  今天胖博来说说出汗的问题
 
  汗证:宝宝在正常环境和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无故出汗过多,甚至大汗淋漓等一种病证。即不正常出汗。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
 
  ▼下图为宝宝出汗严重的表现
 
  宝宝由于形气未充(无形、有形两方面都没充分完善起来,脏腑娇嫩)、腠理疏薄(肌肤弱嫩),生机旺盛,比成人容易出汗。
 
  如果天气炎热、衣被过厚、或喂奶过急、活动剧烈等情况下出汗多,并无其他异常,则不属于病态。
 
  汗证分为两种
 
  盗汗&自汗
 
  盗汗:睡中出汗,醒时汗止。宝宝素体阴虚,久病伤阴,后天失调,心阴不足,虚火内生,迫汗外泄。
 
  自汗:不分寤寐(日夜、醒和睡),无故出汗。宝宝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如果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导致卫外阳气不足(体质下降、体抗力低下、易反复感冒发烧),腠理不密,不能固摄(不使体内的气血津液缺失或溢于体外),引起自汗频频。
 
  如果出汗过多,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则属于病态,建议就医,由医生进行辨证。
 
  判断宝宝是否有汗证
 
  1、宝宝在正常环境和安静状态下,以全身或局部多汗为主要表现。
 
  2、寐则出汗,醒时汗止——盗汗;不分寤寐而汗出——自汗。多汗常湿衣或湿枕。
 
  3、排除护理不当,气候变化等客观因素及其他疾病因素所引起等出汗。
 
  注意:现代医学认为汗液是由汗腺所分泌,而汗腺等分泌功能与交感神经等兴奋性有直接关系,凡有不同原因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即可引起多汗。(如低血钙、低血糖、肾上腺素增高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多汗。)
 
  宝宝汗证缓解原则
 
  盗汗:滋阴清血摄汗
 
  自汗:补阳益气,固表敛汗
 
  盗汗:补肾经、揉小天心、分阴阳、推三关、揉肾俞
 
  自汗: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揉中脘、摩腹
 
  —盗汗—
 
  补肾经
 
  取穴:小指末节螺纹面(小指末节指腹)
 
  补肾经(300次)可用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导致的久泻、遗尿、虚汗等症状,起到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滋阴柔肝、助生长发育的作用。
 
  揉小天心
 
  取穴: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手掌根低洼处)
 
  揉小天心(50次)可用于夜啼、惊惕不安、烦躁不安、小便赤涩等症状,有助于:清热、镇惊、利尿、明目。
 
  分阴阳
 
  取穴:掌面,掌后横纹。(腕横纹处)近拇指端为阳池,近小指端为阴池
 
  推法:两拇指自掌后横纹中点(总筋)向两旁(阳池、阴池)分推,称为推大横纹,又称分阴阳。
 
  分阴阳(300次)可用于阴阳不调、气血不和导致的寒热往来、烦躁不安及乳食积滞导致的脘腹胀满、呕吐、腹泻等症状,有助于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气、消食、散结。
 
  推三关
 
  取穴: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前臂桡侧面)
 
  推三关(300次)可用于恶寒、无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等导致的四肢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吐泻等症状,起到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
 
  揉肾俞
 
  取穴: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髂嵴最高点平第4腰椎棘突,向上2个棘突为第2腰椎棘突,其下方旁开1.5寸)
 
  揉肾俞(50次)可用于遗尿、小便不畅快、腹泻、咳喘短气、头晕,耳鸣等症状,起到滋阴壮阳,补益肾气的作用。
 
  —盗汗—
 
  补脾经
 
  取穴:拇指末节螺纹面(拇指末节指腹)
 
  补脾经(旋推脾经300次)可用于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等症状,起到健脾胃、补气血;清热利湿、化止咳的作用。
 
  补肺经
 
  取穴: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无名指指腹)
 
  补肺经(300次)可用于肺气虚损导致的咳嗽、气喘、虚汗等症状,起到补益肺气的作用。
 
  揉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肚脐直上4寸)
 
  揉中脘(300次)可用于胃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泄泻、便秘、咳喘痰多等症状,起到消食利气、健脾和胃、宽中开胃的作用。
 
  摩腹
 
  取穴:腹部
 
  摩腹(3分钟)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可用于便秘、腹胀、厌食、腹泻、呕吐、恶心等消化系统紊乱等相关病症,起到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
 
  胖博提醒
 
  1、如果出汗过多,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则属于病态,建议就医,由医生进行辨证;
 
  2、注意宝宝护理,勤换衣服被褥,保持宝宝皮肤干燥;
 
  3、避免汗出受风,防止感冒;
 
  4、多给宝宝饮水,保持体内水液平衡;
 
  5、注意营养食物的摄入,保证代偿之需;
 
  6、自汗可食用玉屏风(黄芪、白术、防风),有助于益气补中、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7、盗汗可使用针对性的药枕,有助于滋阴清血摄汗,提升免疫力。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