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妈妈关注 > 儿童心理 > “等你爸爸回来揍死你!”

“等你爸爸回来揍死你!”

2018-08-03 来源:儿科医生雨滴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妈妈说好话,给他东西,都不管用。最后,这位母亲实在不耐烦了,大声说:“你还哭不哭?再哭我就走了!回来让你爸爸揍死你!”并做出要走的样子。
“等你爸爸回来揍死你!”
 
危害:恐吓性的语言,容易让孩子对父亲形成畏惧心理。
 
你的生活中出现过这样的场景吗?你路过小区门口,恰好碰到一位妈妈在哄他的宝贝儿子。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孩子似乎很不听劝,拼命地哭。妈妈说好话,给他东西,都不管用。最后,这位母亲实在不耐烦了,大声说:“你还哭不哭?再哭我就走了!回来让你爸爸揍死你!”并做出要走的样子。
 
孩子哭得更凶了,坐在地上耍赖。妈妈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孩子见妈妈真的走了,不要他了,慌了神,赶紧追上去,边哭边喊:“妈妈,不要扔下我,不要让爸爸打我,我不哭了!我一定听妈妈的话,也听爸爸的话!”
 
这又是一种典型的恐吓型的教育方式,以暴力威胁孩子接受自己的命令,粗暴而不讲理地对宝宝实施家长的“强权”。这样的场面看着是很令人心疼的。
 
这位妈妈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非这样对待孩子不可吗?说实话,用暴力威胁宝宝,是家长无能的一种表现,特别是拿“爸爸”作为威胁的工具。
 
父母是孩子最依赖的人。孩子从出生起,就对父母有特别的眷恋,同时也有着没有父母就不能生存的潜在的不安感。心理学上管它叫“基础不安”。不管孩子是否懂事,他的心里,都经常有“爸爸妈妈会不会不要我”或者“爸爸妈妈会不会打我”这样的担忧。在这种心理背景下,还对孩子说“让爸爸打你”之类的话,他的潜在不安就会加剧,易于受到大人无法想象的打击。
 
这种精神上的不安,很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极端的心理发育,使性格成长走上歧路,为他的将来埋下隐患。到那个时候,父母后悔就太迟了。
 
宝宝的年龄不大,理解能力有限,他有时并不明白父母只是为了哄他而说出恐吓的话,并非真的不要他或不爱他。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明白,恐吓和威胁是一种很愚蠢的手段,它不但不能让孩子变得听话,而且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像这位妈妈,拿“爸爸打你”来威胁他,也容易让宝宝产生“爸爸很吓人”的畏惧心理,拉远他与爸爸的心理距离。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