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疾病治疗 > 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

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

摘要:1963年由Reye等首先报告而命名为Reye综合征。因出现急性弥漫性脑水肿和肝脏为主的内脏脂肪变性病理特征,曾被称为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

 病毒性脑炎治疗

 
本病缺乏特异性治疗。但由于病程自限性,急性期正确的支持与对症治疗,是保证病情顺利恢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主要治疗原则如下。
 
1.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合理营养供给
 
对营养状况不良者给予静脉营养剂或白蛋白。
 
2.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可酌情采用以下方法:(1)严格限制液体入量。(2)过度通气,将PaC02控制于20—25kPa。(3)静脉注射脱水剂,如甘露醇等。
 
3.控制惊厥发作
 
可给予止惊剂如地西泮、苯妥因钠等。如止惊无效,可在控制性机械通气下给予肌肉松弛剂。
 
4.抗病毒药物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每次5—10mg/kg,每8小时1次;或其衍生物丙氧鸟苷,每次5mg/kg,每12小时1次。两种药物均需连用1014天,静脉滴注给药。抗病毒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对水疸一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附】R_eye综合征
 
1963年由Reye等首先报告而命名为Reye综合征。因出现急性弥漫性脑水肿和肝脏为主的内脏脂肪变性病理特征,曾被称为脑病合并内脏脂肪变性。
 
本病基本病理生理特点为广泛急性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此种障碍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90%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关。国外报道B型流感和水疸流行期间可见本病发病增多,并有作者强调,在流感和水疸患儿使用水杨酸药物有诱发本病的高度危险性。
 
多数患儿年龄在岁,平素健康,大多有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前驱疾病。往往在前驱疾病恢复过程中突然出现频繁呕吐,其后病情迅速加重,出现反复惊厥和进行性意识障碍,常在数小时内进人昏睡、昏迷至深度昏迷,严重者呈去大脑强直。患者多有颅内压增高,若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或两侧瞳孔不等大,要分别考虑并发枕骨大孔疝或天幕裂孔疝,若抢救不及时,很快死亡。一般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肝脏可有轻、中度肿大,但也可不大,虽然肝功显著异常但临床无明显黄疸表现。
 
肝功异常包括转增高、高氨血症、高游离脂酸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婴幼儿易有低血糖。脑脊液检查除压力增高外无其他异常。周围血白细胞反应性增高,分类计数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
 
病程有自限性,大多在起病后3—5面天不再进展,并在1周内恢复。重症患儿易在病初1—2天内死亡。幸存者可能遗留各种神经后遗症,长时间持续昏迷者后遗症发生率高。
 
本病因有急性脑病的各种临床表现,需与化脓性、结核性或病毒性脑炎区别。又根据本病肝功虽异常,需与重症肝炎、肝性脑病相鉴别。
 
治疗包括:积极降低颅内压;纠正代谢紊乱;控制惊厥发作;抢救中应避免使用水杨酸或鼢噻嗪类药物。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