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疾病治疗 > 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

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

摘要:最多见。单纯眼外肌受累,多数见一侧或双侧眼睑下垂,早晨轻、起床后逐渐加重。反复用力做睁闭眼动作也使症状更明显。
1.儿童期重症肌无力
 
大多在婴幼儿期发病,最年幼者6个月,2)3岁是发病高峰,女孩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三种类型。
 
(1)眼肌型:最多见。单纯眼外肌受累,多数见一侧或双侧眼睑下垂,早晨轻、起床后逐渐加重。反复用力做睁闭眼动作也使症状更明显。部分患儿同时有其他眼外肌如眼球外展、内收或上、下运动障碍,引起复视或斜视等。瞳孔光反射正常。
 
(2)脑干型:主要表现为第K、X、邳脑神经所支配的咽喉肌群受累。突出症状是吞咽或构音困难、声音嘶哑等。
 
(3)全身型:主要表现运动后四肢肌肉疲劳无力,严重者卧床难起,呼吸肌无力时危及生命。
 
少数患儿兼有上述2)3种类型,或由1种类型逐渐发展为混合型。病程经过缓慢,其间可交替地完全缓解或复发,呼吸道感染常使病情加重。但与成人不同,小儿重症肌无力很少与胸腺瘤并存,但偶可继发于桥本氏甲状腺炎等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约2%的患儿有家族史,提示这些患儿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2.新生儿期重症肌无力
 
病因特殊,包括两种类型。
 
(1)新生儿暂时性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女性患者妊娠后娩出的新生儿中,约1/7的婴儿因体内遗留母亲抗Ach—R抗体,可能出现全身肌肉无力,严重者需要机械呼吸或鼻饲。因很少表现眼肌症状而易被误诊。待数天或数周后,婴儿体内的抗Ach—R抗体消失,肌力即可恢复正常,以后并不存在发生重症肌无力的特别危险性。
 
(2)先天性重症肌无力:因遗传性Ach—R离子通道异常而患病,与母亲是否重症肌无力无关,患儿出生后全身肌无力和眼外肌受累,症状持续、不会自然缓解,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血浆交换治疗均无效果。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