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类型 > 其它疾病 > 新分类标准下,川崎病冠脉瘤如何影响患儿预后?

新分类标准下,川崎病冠脉瘤如何影响患儿预后?

2018-04-09 来源:医信妇儿频道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本研究尝试探究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内径的z值与冠脉事件的发生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其他相关的因素在其中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瘤的形态、既往治疗方法等。
研究背景
 
在发展中国家,川崎病是最常见的儿童获得性冠状动脉瘤(CAA)的原因之一。
 
动脉瘤内径越大,患儿日后发生重大心脏事件的风险就越高。考虑到患儿的体型和动脉瘤的内径,2017年美国心脏学会(AHA)新指南不再推荐使用单一内径数值来衡量动脉瘤的大小,而推荐用Z值来进行分类(表1)。
 
在这一新的分类标准下,相关预后研究还十分欠缺。
 
本研究尝试探究川崎病患者冠状动脉内径的z值与冠脉事件的发生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其他相关的因素在其中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瘤的形态、既往治疗方法等。
 
研究设计
 
本研究是在日本进行的一项多中心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006名19岁以下的川崎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冠脉介入或影像学检查(包括心导管、冠脉多层螺旋CT或磁共振冠脉血管成像)以评估冠脉形态与冠脉瘤数量,通过心脏彩超测量急性期冠脉内径,并排除了患可能影响冠脉病变或预后的疾病患者,这些疾病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心肌病或严重先天性心脏病
 
本研究中,“冠脉事件(CE)”被定义为冠脉血栓形成、冠脉狭窄≥75%、冠脉栓塞、急性缺血事件(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脏相关死亡)或进行冠脉介入操作。而“重大心脏不良事件(MACE)”则被定义为急性缺血事件和进行冠脉介入操作。
 
患者特征
 
参考表1中的分类方法,本研究将纳入分析的1006名患者以5、10为界划分“小动脉瘤”、“中动脉瘤”和“大动脉瘤”三组。
 
这些患者的特征描述见表1。其中,男性占71%,多数患者诊断年龄在1至5岁间。冠脉瘤方面,多发与单发的数量相当,51%的患者对初始IVIG治疗反应较差。
 
患者特征描述
 
冠脉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动脉瘤的大小相关
 
在三组患儿间进行比较,CE与MACE的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10年内“无CE发生”的比例分别为100%、96%和61%(P<0.001),“无MACE发生”的比例则分别为100%、98%和81%(P<0.001)。
 
更进一步分析,不同性别的三组患儿中,CE与MACE的发生率亦存在差异——男性患者10年内无CE发生的比例为100%、94%和52%(P<0.001),而女性患者则为100%、100%、75%(P<0.001)。“无MACE发生率”与之类似,男性患者中为100%、97%与74%(P<0.001),而女性患者中则为100%、100%与92%。若通过实际内径大小进行分类分析,也可得到类似的结果。
 
从治疗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依照初始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反应进行分层,各层内三组患儿出现CE或MACE的概率均存在显著差异。
 
以上结果仍需在更长期的随访研究中进行验证。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在男性与女性患者中,具有不同冠脉瘤内径Z值的患者,其冠状动脉事件(CE)发生率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在男性与女性患者中,具有不同冠脉瘤内径Z值的患者,其重大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
 
川崎病患者中CE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
 
在中型与大型动脉瘤患者中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大型冠脉瘤、男性与初次IVIG治疗无效是CE与MACE发生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而诊断年龄≤5岁仅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
 
包含在未调整的分析结果中,而不包含在多元分析结果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囊状冠脉瘤与多发冠脉瘤。
 
性别间冠心病发病率的差异可能能够解释在川崎病患者中看到的性别差异。而IVIG治疗抵抗的患者可能具有更严重的血管壁炎症损伤,从而表现为预后不良。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