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儿科治疗 > 儿童用药 > 孩子发热时,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发热呢?

孩子发热时,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发热呢?

2018-03-02 来源:丁香宝宝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大的儿童可以用使用颗粒或者片剂。喂药困难的孩子可以使用栓剂。但是栓剂和非水剂的剂量使用起来可能不是很精确。
孩子发热的处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处理孩子发热的措施在现在被认为是无效的甚是会对孩子产生伤害。例如:物理降温,包括冷敷、酒精擦浴、冰枕(特殊情况例外,在家中处理一般不需要这种方法)、温水浴(小婴儿例外)。孩子发热处理的法宝就是:退热药和水的补充。是不是简单之至,我经常对病人家属说你不如拿洗澡的时间给孩子多喂点水,多测几次体温。
 
孩子发热的原理很是简单;孩子生病后,各种原因导致大脑中调节体温的“设备”出问题了——就像用电烤火时,你把火量调大了,这时候你用冷的东西敷住电热管有毛线用,把开关调小才是硬道理,而退热药就是起这个类似的作用。当药物使机体大脑中调节体温“设备”正常工作后,孩子会出汗把多余的热量带出来。对于发热的孩子,食欲下降——摄入水量减少,呼吸增快——带出水分增加(你没事对着目前的玻璃呼吸,你就知道呼吸带不带出水分了),反复服用退热药——出汗,以上都会导致孩子水分的丢失而不利于退热,甚至部分孩子口服退热药后不出汗或者出很少的汗而出现反复高热。目前各种指南推荐孩子常用的安全退热药只有两种,那就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没有第三种,其他的退热药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副作用大)。吊针里有退热药,那是糊弄你的把戏,你要是信了,我也是无语了。这一点一定要记住。
 
退热药的剂型:小于1岁推荐使用水剂。大的儿童可以用使用颗粒或者片剂。喂药困难的孩子可以使用栓剂。但是栓剂和非水剂的剂量使用起来可能不是很精确。例如:一个孩子要吃130mg的布洛芬。但是你只有100mg一包的,你怎么给孩子吃,而水剂则没有这样的问题。
 
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大于等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为退热药物的首选药物。用法:一天喂药次数不能超过5次,单次每公斤体重15mg,为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多次服用期间要间隔4—6小时。注意:很多小儿感冒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例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同时服用时候建议咨询儿科医生,避免药物中毒。
 
布洛芬:可用于大于或者等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用法:一天喂药次数不能超过5次,单次退热效果持续时间长于对乙酰氨基酚,单次每公斤体重10mg,为了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多次服用期间要间隔6—8小时。注意:复方锌布颗粒中含有布洛芬,同时服用的时候建议咨询医生,避免药物中毒。孩子继发脱水,不建议使用该药。例如孩子发热伴有腹泻不推荐使用该药。
 
我的建议:可以先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喂,但是有些时候退热效果不怎么好。那就需要按照上面说的剂量吃。例如孩子20kg,布洛芬单次每公斤体重10mg,那么孩子就可以吃200mg,但是吃多少呢?这时候我们就要看药瓶的四周的说明,了解1毫升液体中含有多少布洛芬,一般而言,要么1毫升含有20mg或者40毫克(当药瓶上写了布洛芬含2%,这就提示1毫升含有20mg布洛芬),再用孩子应该吃的剂量除以每毫升中布洛芬的含量就可以得出吃多少毫升了。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同理。
 
什么时候要吃退热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当孩子体温超过38.5℃,但是这并是绝对的。关键还是要看孩子的舒适程度。发热持续超过41℃才有可能会损伤孩子大脑。单纯40℃的体温不会对孩子的大脑产生损害。我们机体都有保护装置的。因此不能为了单纯为了退热而退热。事实上,当孩子40℃时,其活动如常,也可以不要退热药。但是需要持续监测孩子体温。当孩子不舒服的时候,体温超过38.5℃就可以选择药物退热。同样,体温没有达到38.5℃孩子感到不舒服时也可以使用退热药。像我37.5℃就会极度不舒服,就需要退热药的帮助。服用退热药后请及时给孩子补充适当的水分,可以是冰淇淋、冰水、温水、水果、肉汤等。发热不会引起脑膜炎及肺炎。
 
使用退热药的时候,体温的检测很是重要,当孩子体温38.0℃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20—30分钟孩子的体温,以方便我们做出决策。用触碰的方式来估计孩子的体温是不科学的,误差很大。
 
当孩子畏寒、发热时,就代表孩子的体温可能会急剧上升,此时孩子可能会很不舒服,可以不用测体温直接使用退热药。
 
退热药目前不推荐交替使用,但是不代表不可以这样使用。对于某些难以控制的高热,单一的退热药使用时限没有到,那么可以使用另外一种退热药。关键是要有时间及药物记录,以避免重复使用导致用药过量。
 
当发热的孩子安静入睡时,有很多儿科医生的建议是:不推荐叫醒孩子起来服退热药,而是检测体温,继续让孩子休息。

退热药不能预防热性惊厥
 
孩子疾病没有被控制之前,发热可能会反复,一味的追求退热,会让孩子接受很多根本没有意义但是你家长却认为有效的治疗——其实是病程到达孩子应该退热的时候了。很多没有意义的处理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伤害。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很是重要。记得过度的担心就会导致过度的治疗,这对孩子根本无益。反复就诊,哪怕孩子精神状态好,医生也会被家长的这种行为感到“恐惧”而产生自我保护意识——我给孩子打针了孩子家长就不会怪我了——哪怕孩子根本不需输液。所以家长自身的对育儿知识掌握的多少显得尤为重要。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