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预防 > 饮食保健 > 怀疑宝宝食物过敏,查个过敏原就行了吗?

怀疑宝宝食物过敏,查个过敏原就行了吗?

2017-11-17 来源:卓正诊所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引起过敏的往往是食物中的特定成分,最常见的就是蛋白类,这些成分被人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后可以激发免疫反应,从而出现过敏相关的一系列症状。除了进食之外,接触、吸入致敏的食物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我家孩子在××医院查了过敏原,是牛奶/鸡蛋/大豆等等过敏,这些我们以前都吃过,没觉得有问题,以后就都不能吃了吗?”
 
  以上两个问题是我平时看诊时最经常被家长们问到的。很多人以为,食物过敏就是靠查过敏原检查来诊断的,事实上这个问题绝不是这么简单。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谈谈食物过敏的诊断问题。
 
  什么是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指的是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简单说就是进食某种食物之后,由于食物中的某种成分调动了体内的免疫系统而产生的不良反应。
 
  引起过敏的往往是食物中的特定成分,最常见的就是蛋白类,这些成分被人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后可以激发免疫反应,从而出现过敏相关的一系列症状。除了进食之外,接触、吸入致敏的食物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有哪些症状?
 
  根据免疫机制的不同,食物过敏可以分为三类:IgE介导型、非IgE介导型以及混合型。不同类型的食物过敏,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同的,比如进食某种食物之后出现的急性荨麻疹,这就是典型的IgE介导的食物过敏。
 
  而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则更多表现为胃肠道的症状,如食物相关的小肠结肠炎、直肠结肠炎等。由于临床表现不同,因此医生在怀疑食物过敏时也会有一个初步的倾向,从而选择不同的诊断方法。
 
  食物过敏如何诊断?
 
  常常有家长问:“我们能不能抽血查一下是什么过敏?”事实上,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食物过敏,都不是简单地抽个血就能确认的,而是需要经过综合分析后才能得出的诊断。过敏原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但并不能仅仅依据单独的检查结果来确诊食物过敏。
 
  大家通常所说的“抽血查过敏原”,其实指的是血清的食物特异性IgE抗体检测。从名称也能看出来,这个检测查的是IgE的水平,因此它只针对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对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是没有意义的。
 
  更重要的是,IgE检查只是一个筛查试验,它提示的只是食物过敏的可能性,而不是确诊的依据,这是因为IgE检测存在一定数量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例如有的人可以检测出IgE升高,但实际进食相应的食物后并没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他有可能只是处在致敏状态而不是真的过敏,因此不能直接诊断,需要进一步分析确认。
 
  同样地,临床表现高度怀疑过敏,但是IgE是阴性,这就有可能存在假阴性,也需要进一步确认。一般来说,特异性IgE的水平越高,存在食物过敏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最终的判断仍然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只有临床表现与IgE检查的结果都支持才能诊断食物过敏。
 
  与特异性IgE相类似的还有另一个筛查方法,叫做皮肤点刺试验,同样是针对IgE介导的过敏,同样存在假阳性,并且在婴幼儿中也存在假阴性的可能性,因此结果的判定一样需要结合临床来分析,只有临床表现和阳性结果都支持的时候才能诊断。
 
  真正能够确诊食物过敏的只有食物激发试验。简单解释一下“食物激发试验”,就是医生根据病史初步判断出可疑的食物,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给孩子完全排除饮食中的可疑成分,在排除之后症状改善或者消失,这时可以高度怀疑症状与该食物相关,接下来再逐渐少量地加回可疑食物;如果同样的症状重新出现,那么可以确诊是该食物过敏。
 
  前面讲的筛查试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情况,往往都需要经过食物激发试验才能最终诊断。需要提醒的是,食物激发试验有一定风险,需要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完成。
 
  以上都是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诊断方法,对于非IgE介导的过敏,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检查,但是同样可以通过食物激发试验来诊断,其中一些特别复杂的病例,甚至需要内镜检查,经过粘膜活检才能确诊。
 
  讲到这里,大家一定已经发现了,在食物过敏的诊断过程中,临床表现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辅助检查手段都要根据临床表现来分析,因此,其实在就诊初期,医生对病史的详细了解才是最关键的,根据详细的病史,能够初步分析出可疑的食物以及可能的免疫类型,然后才能制定出下一步检查的方向。
 
  因此,如果一个医生没有仔细询问和分析病史,没有同你分析可疑的食物,而只是开出一张化验单让你去查查有什么过敏,拿到结果之后只凭化验单上的阳性结果就告诉你孩子对某种食物过敏,那么请你忽略他的话,换一个医生重新看诊。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