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儿科频道 > 疾病预防 > 预防接种 > 为什么在2岁以下的人群中只能用A群而不能用C群流脑多糖疫苗?

为什么在2岁以下的人群中只能用A群而不能用C群流脑多糖疫苗?

2017-04-04 来源:疫苗圈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科学家们就发现在胚胎时期或新生儿,引入外源抗原,很容易诱导个体发生对该抗原的耐受。这就是Burnet学说,该学者因该学说于1960年获诺贝尔奖,并对70年代免疫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在2岁以下的人群中只能用A群而不能用C群流脑多糖疫苗

  WHO关于流脑疫苗立场文件中写明:低龄婴儿若接种C群多糖非结合疫苗,以后再接种时,可导致免疫应答减弱。

  这应该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流脑疫苗接种程序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只推荐使用A群流脑多糖疫苗,而禁止使用C群流脑多糖疫苗。

  那为什么在低龄幼儿接种C群流脑多糖疫苗会导致以后再次接种的免疫应答减弱呢?在这里就不许要提到“免疫耐受”这个概念。

  免疫耐受是指对抗原特异性应答的T细胞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及特异性抗体,从而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的现象。

  引起免疫耐受的抗原称为耐受原。如自身组织抗原,引起天然免疫耐受;非自身抗原(如病原微生物和异种组织抗原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免疫原,也可以是耐受原。

  早在20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就发现在胚胎时期或新生儿,引入外源抗原,很容易诱导个体发生对该抗原的耐受。这就是Burnet学说,该学者因该学说于1960年获诺贝尔奖,并对70年代免疫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以上内容可以得出,如果在低龄幼儿中使用含有C群多糖的抗原成分刺激机体,会诱导机体发生对该抗原的耐受。这种结果会导致以后再接种C群流脑多糖疫苗时,机体将不会产生免疫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更严重的是,如果有C群脑膜炎球菌的感染,机体也不会对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失去免疫防护作用。

  以一个故事结束今天的话题,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免疫耐受的概念:

  其实狼孩的故事,就能让大家很好的理解“免疫耐受”:一个刚出生的小孩被一只狼叼走,这只狼没有吃掉他而是把他养了起来。这个小孩长期接触这只狼,所以他不再害怕狼,也不知道狼会对他有危害。但当这个小孩能走路后,出去遇到了其它的狼。他以为其它的狼也不会伤害自己,结果被其他的狼给吃掉了。

  道理就是:当他还没有识别能力的时候,如果让他接触了,他就会产生耐受。当他再遇到相同或相似的东西时,他就不会有反应。但如果这个孩子没有被叼走,每天听妈妈讲大灰狼的故事。他遇到狼时就会识别并警觉,从而有机会避免伤害。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