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与肾有关,一个穴位治耳鸣,不服不行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在选取穴位的时候主要从滋阴补肾、补充精血两方面出发。选取肾俞穴、太溪穴、足三里来滋阴补肾、补益气血;再取翳风穴、听宫穴促进耳部气血循环来滋养耳朵。
1:肾俞穴-具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
位于肚脐水平线与脊柱交点处下缘,旁开1.5寸(2横指宽度)处即是。
2:太溪穴-在日常保健中,常用作头晕目眩的治疗,配合肾俞穴灸疗具有补肾的功效。
位于足内侧,内踝骨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3:足三里-人体保健常用穴位,具有补中益气、调理脾胃、通经活络、疏风化湿的功效。这里选择主要是起到补益气血的作用。
位于膝下3寸(4横指宽度)胫骨外侧2横指处。
4:翳风穴-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口噤、颊肿、牙痛、瘰疬、暴喑、牙车急痛、耳中湿痒、耳红肿痛、视物不清。还可治疗面瘫、腮腺炎、聋哑、颞颔关节痛。
位于耳垂后方乳突(是头部两侧的颞骨上的锥形突起)下端前方凹陷处。
5:听宫穴-主要治疗耳鸣、三叉神经痛、头痛、目眩头昏等。
位于面部耳屏正中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处,取穴时微张口耳屏与下颌关节凹陷处即是。
耳鸣的发病特点
耳鸣从新生儿到80岁以上都可出现。但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以中年人为主。
耳鸣并非无踪迹可循,耳鸣病因错综复杂,有时早期发现,也可早期治疗。
(1)耳源性耳鸣:
耳鸣的病变部位在听觉系统内。分传导性耳鸣、神经性耳鸣。
传导性耳鸣多为低调的嗡嗡响、火车隆隆声、流水哗哗声。
外耳病变:耳廓、外耳道病变堵塞外耳道时,如外耳道炎、耵聍异物、肿瘤阻塞。中耳病变同样也使环境噪声对体内生理性杂音的掩蔽作用减弱。如各种类型的中耳炎、鼓室病变、耳硬化症等。
神经性耳鸣多为高调的笛声、鸟叫、蝉鸣等。
耳蜗病变:耳蜗失去了转化声音能量的功能,出现自发性放电活动等使得内耳所产生的“副产品”变得相对增强清晰。病因有梅尼埃病、老年内耳退行性变、内耳道及颅内炎症、肿瘤、血管异常、病毒感染。
蜗后病变:如听神经瘤、脑膜瘤、胆脂瘤、炎症或血管异常等。该部位的任何病变压迫听神经造成的机械性刺激,可产生神经冲动异常而导致耳鸣。
(2)非耳源性耳鸣:
起源于听觉系统以外部位的耳鸣,由于耳鸣声患者和旁人都能感及,又称为客观性耳鸣。
血管源性耳鸣:见于高血压、贫血、颈动脉或椎动脉系统产生的血管病变,常产生与脉搏同步的博动性杂音。
肌源性耳鸣:腭肌阵挛为最常见的原因。患者一耳或双耳听到不规则的咯咯声,耳鸣的节律与软腭痉挛性收缩同步。
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中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末梢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32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耳痛耳鸣,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健客价: ¥4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19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痛,暴发火眼,咽喉疼痛,耳鸣肿痛,大便秘结,皮肤刺痒。
健客价: ¥25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16益气升阳,聪耳明目。用于耳聋耳鸣,视物昏花。
健客价: ¥80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耳鸣遗精。
健客价: ¥18.5养心安神,抑风。用于龙失调引起的风入命脉,神经官能症,神昏谵语,多梦,耳鸣,心悸颤抖,癫狂,哑结。
健客价: ¥18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
健客价: ¥6.5清热散风,解毒,通便。用于头晕耳鸣、目赤、鼻窦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秘结。
健客价: ¥11.5用于肝胆火盛引起的耳聋、耳鸣、耳底疼痛、目赤口苦、头晕目眩、大便于燥。
健客价: ¥19.5滋肾平肝。用于肝肾阴虚,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健客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