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精选文章

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 五脏六腑功能是什么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详解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里的一味方剂,在生活中很常见。现在也有六味地黄丸的中成药。那么六味地黄丸有什么样的功效呢?又有哪些人群是不适合使用的呢?下面健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关于六味地黄丸的知识。

最新发布
2015-04-08

清代名医王清任介绍

王清任(1768~1831) 字勋臣。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清任自幼习武,曾为武庠生,捐过千总衔。乾隆、嘉庆年间,王之故乡还乡河上,仅有渡桥,因“官桥官渡”进行勒索,还是“善桥善渡”以行善引起讼端。

标签: 名医王清任 
2015-04-03

中医经典--《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由晋代皇甫谧(215-282年)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年),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128篇。

标签: 针灸甲乙经 
2015-04-03

中医经典--《濒湖脉学》沉脉

《濒湖脉学》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李时珍采撷各家论脉精华,归纳成27种脉象,并将脉象、相类脉鉴别、脉象主病等,用韵语文体编成歌诀,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是后世学习脉学的良好读物,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标签: 濒湖脉学 沉脉 
2015-04-03

中医经典--《中藏经》

《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传说为华佗所作,有名邓处中者尝为该书作序,言此书系从华氏寝室遗藏中获得,然语多怪诞,颇不足信,且《隋书》及新旧《唐书》均未著录,疑为六朝人所作,特假托华佗之名而已。成书年代尚无定论。

标签: 中藏经 
2015-04-03

中医经典--《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是中医工作者进行教学、研究,特别是从事临床诊疗必读的中医古籍之一。以简体通行本的形式重新整理出版《临证指南医案》一书,对于进一步学习、掌握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继承、发扬历代先贤的学术思想,开发新一代中医治疗技术和药品,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 临证指南医案 
2015-04-03

中医经典--《脉经》

《脉经》是中医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搜集后汉以前的医学著作,阐述脉象24种,并论述脏腑、经络、病证、治则、预后等。

标签: 脉经 
2015-04-03

近代名医王大经介绍

王大经,字若愚,北京市人,生于1915年,卒于1990年。王大经7O年代被北京市卫生局逍选为“北京市名老中医”。王老先生不仅从医而且从教,曾担任首都医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的导师。王老先生从医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标签: 名医王大经 
2015-04-03

近代名医黄乐山介绍

黄乐山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局部与整体相结合,以局部为主;手法与药物相结合,以手法为主;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以中医为主。其正骨手法刚柔相济,重点突出,简洁有效,别具一格。

标签: 名医黄乐山 
2015-04-03

近代名医李介鸣介绍

李介鸣,字伯鹏,笔名墨荫,湖南省新宇人,生于1916年,卒于1992年。幼读经史,早年学医于御医彭笠僧。嗣后,拜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为师,尽得其传。建国后,1951年在卫生部从事中医管理工作。

标签: 名医李介鸣 
2015-04-03

近代名医刘渡舟介绍

刘渡舟,原名刘荣先,辽宁省营口人,生于1917年,卒于2001年。先后从学于东北名医王志远、谢泗泉。1946年,参加南京政府考试院举办的中医师特种考试,取得行医资格。1947年,刘渡舟开业于钱粮胡同之南花园。

标签: 名医刘渡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