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的功效与作用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里的一味方剂,在生活中很常见。现在也有六味地黄丸的中成药。那么六味地黄丸有什么样的功效呢?又有哪些人群是不适合使用的呢?下面健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关于六味地黄丸的知识。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由晋代皇甫谧(215-282年)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年),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128篇。
《濒湖脉学》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李时珍采撷各家论脉精华,归纳成27种脉象,并将脉象、相类脉鉴别、脉象主病等,用韵语文体编成歌诀,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是后世学习脉学的良好读物,为历代医家所推崇。
《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传说为华佗所作,有名邓处中者尝为该书作序,言此书系从华氏寝室遗藏中获得,然语多怪诞,颇不足信,且《隋书》及新旧《唐书》均未著录,疑为六朝人所作,特假托华佗之名而已。成书年代尚无定论。
《临证指南医案》是中医工作者进行教学、研究,特别是从事临床诊疗必读的中医古籍之一。以简体通行本的形式重新整理出版《临证指南医案》一书,对于进一步学习、掌握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继承、发扬历代先贤的学术思想,开发新一代中医治疗技术和药品,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脉经》是中医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搜集后汉以前的医学著作,阐述脉象24种,并论述脏腑、经络、病证、治则、预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