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精选文章

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 五脏六腑功能是什么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详解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里的一味方剂,在生活中很常见。现在也有六味地黄丸的中成药。那么六味地黄丸有什么样的功效呢?又有哪些人群是不适合使用的呢?下面健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关于六味地黄丸的知识。

最新发布
2015-04-09

中医经典--李中梓治疗眩晕经典案例评析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华亭人。为明末一大家,—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较大贡献。

2015-04-09

中医经典--中医四大经典介绍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

标签: 中医四大经典 
2015-04-09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教你养生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标签: 黄帝内经 
2015-04-09

中医经典--《明心宝鉴》助修身养性

古代圣贤一直强调修身养性,其实文明修身真的能对我们有一定的洗礼。能够使我们低调奢华有内涵。近期看到一本书《明心宝鉴》,很不错。《明心宝鉴》是中国历史上译介到西方的第一本古籍,1592年被译成西班牙文,手抄本于1595被带回西班牙献给王子斐利三世,现收藏于马德里西班牙国立图书馆。

标签: 明心宝鉴 
2015-04-09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英文意译),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相传为黄帝创作,实际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来9卷,古书早已亡佚,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内容十分丰富。

2015-04-09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热论

《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英文意译),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相传为黄帝创作,实际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来9卷,古书早已亡佚,后经唐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所论内容十分丰富。

标签: 黄帝内经素问 
2015-04-08

清代名医唐宗海介绍

唐宗海,字容川,四川省彭州市三邑镇人。16岁为秀才,23岁开始钻研医学,24岁著成《医柄》一书,后又著成《医学一见能》。

标签: 名医唐宗海 
2015-04-08

清代名医费伯雄介绍

费伯雄(1800~1879),清代医家。字晋卿。江苏武进人。世业医。少举业,弱冠有文名。后弃儒承家学,究心祖业,博览《内经》、《伤寒》及后世诸名医著述,取其精要,去其偏执,于脉学及杂证尤有心得。

标签: 名医费伯雄 
2015-04-08

清代名医王士雄介绍

王士雄,清代医学家(1808-1868年)。字孟英,号梦隐(一作梦影),又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睡乡散人、随息居隐士、海昌野云氏(又作野云氏),祖籍浙江海宁盐官,迁居钱塘(杭州)。曾祖王学权精于医,著《重庆堂随笔》即为士雄之诞年,乐而作之。

标签: 名医王士雄 
2015-04-08

清代名医陈念祖介绍

陈念祖(1753~1823年),字良友、修园,号慎修,长乐县人,生于医务世家,常往来福州、长乐间,为人治病,渐有名气。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就读于福州鳌峰书院。苦攻经史之余,还钻研医学,专心研究古代医学经典,颇有心得。

标签: 名医陈念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