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到医院找中医看病,都是开方、抓药,拎着一包包中药回家熬制是天经地义的事。看了中医没开药,等于挂号费白花了。其实喝汤药只是中医多种治疗手段的一种。
众人眼中的中医
现在中医专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但是毕业之后能从事本专业的越来越少了;开大方的中医是越来越多,真正能使用寥寥几味经方的人是越来越少了;诊断上借助现代仪器的中医越来越多,能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准确诊断的医生越来越少了;……
中医怎么了,中医自己也病了吗?在这里我们不探讨中医自身发展所出现的问题,我们看看当下普通民众是怎么看待中医的?
看中医就是喝汤药?
人们到医院找中医看病,都是开方、抓药,拎着一包包中药回家熬制是天经地义的事。看了中医没开药,等于挂号费白花了。其实喝汤药只是中医多种治疗手段的一种,真正高明的医生治病时会根据病邪所在的层面,病势的进退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
上述论述既说明了病邪侵入人体的路径,病势的发展依次是皮毛,肌肤,筋脉,六腑,五脏,又指出了医生应在疾病的早期予以干预,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病到了脏腑阶段,才想起治疗,再出手,治愈率也只能达到50%。
大家一定记得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
扁鹊过齐,齐桓候客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候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
桓候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候不应。扁鹊出。桓候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候而退走。
桓候使人问其故,扁鹊曰:“疾之在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痛,使人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候遂死。
六大技法综合应用有讲究
与病邪在体内传变的层次相对应的传统中医治疗有六大技法:砭(刮痧)、针、灸、药、按跷、导引。
病在皮毛时期刮痧就行。比如说感冒初起,病在表层这时选择膀胱经刮痧将邪气排出体外就可以了。
比如小儿打喷嚏、流鼻涕,风寒感冒初起,家长如果不选择马上送医院,先别着急吃药!头项结合部,正中线两侧凹陷中有要穴“风池穴”,是邪气进入体内的直接通道。
家长可以用嘴吮吸那两个穴位,再从上至下吮吸督脉(正中线)和督脉两侧的膀胱经(从头至肩),如果有痧出来,感冒初起的症状即会消失。这种方法学名叫“吮痧”,孩子还以为家长和他嬉戏玩耍,在没有任何痛苦时寒邪已被赶走了,何苦给孩子吃药片、打点滴呢?
有最简单有效又没有副作用的方法不用,却用药物进入体内,入血再到皮毛,真是舍近求远,不是聪明人的做法。且不说抗生素是寒凉的,就是那凉凉的盐水进入孩子体内也要消耗不少能量啊,所以我们看满大街的“小胖墩儿”、“豆芽菜”,大都脾胃虚寒。
再比如手足冰冷、阳气欲绝的昏厥病人,马上灸“神阙穴”(肚脐)就可以回阳救逆,而不必非要等将附子、干姜、甘草的四逆汤熬制好,再给病人灌下去。
临床上肾气虚的病人如果参杂脾虚的症状,这类人群用汤药效果就不明显,这是因为脾虚,对药物的吸收不好,所以药效不会显现出来,此时若在腰部的肾俞穴拔罐,直接补益肾气会有出奇的效果。
(注:肾俞穴的位置在肚脐对面的脊柱向两侧旁开2指宽处,左右各一。每次可拔罐10分钟,拔两天歇一天,15天为一个周期,女性在经期时不可拔罐),而且巧妙的绕过了虚弱的脾胃。
有些手脚冰凉的女性,体内寒气重,经络堵塞的厉害,如果不先疏通经络,单纯服用附子理中丸效果并不太好。
中医思想与道家思想一脉相承,强调“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只有合适的,没有最好的,合适就好!中医的六大疗法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治疗层次:脏腑的病多用药,经络问题多用针、灸,病邪在表的多用刮痧……
生活中,人们生病看医生时多数病已成形,病邪属在脏在腑的范畴,这就需要多种方法一起配合治疗,各自发挥在治疗上的优势方能手到病除,而不是单纯依靠其中某一个法来解决,这里面需要高度的智慧,所以只会开汤药的大夫未必是好中医。
一个好的中医师应该精通上述六法,但由于“刮痧”、“按摩”的治疗方法耗费体力、时间又长、不容易赚钱,像工匠一样,形象也不好。
而开方、抓药不但能用最少时间、最少体力为人看病,同时又展现了医生的学识、权威的形象,所以经历代演变下来,最终“以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成为中医的主流,而刮痧、按摩则沦落为民俗疗法,殊不知:平凡之处见真知。
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
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看完今天的文章,真心希望大家能够把对中医“必喝汤药”的误解消除!
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脑卒中、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 4、周围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36.5地屈孕酮可用于治疗内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则、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孕激素缺乏所致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黄体不足所致不孕症。
健客价: ¥119用于治疗自然或术后绝经所致的围绝经期综合征。
健客价: ¥113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以及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冬季型症,属血热或兼血瘀证。症见皮肤红斑、鳞屑、清润肥厚、瘙痒、心烦、口渴或口干、便秘、溲黄等。
健客价: ¥49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45用于治疗自然或术后绝经所致的围绝经期综合症。
健客价: ¥113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瘦色萎,神疲乏力。
健客价: ¥18透窍消肿,祛风退热。用于慢性鼻窦炎、鼻炎及鼻塞头痛,浊涕臭气,嗅觉失灵等。
健客价: ¥25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心胸痹痛,眩晕头痛,经期腹痛。
健客价: ¥12.5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心痛,眩晕头痛,经期腹痛。
健客价: ¥15健脾和胃,平肝杀虫。用于脾弱肝滞,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健客价: ¥24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湿热蕴毒、腑气不通所致的胁痛、胆胀,症见胁肋胀痛、发热、尿黄、大便不通;胆囊炎、胆石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0用于妊娠和哺乳期妇女、更年期妇女、老年人、儿童等的钙补充剂,并帮助防治骨质疏松症。
健客价: ¥48润滑剂:用于阴道干涩,分泌物少。 震动棒:该产品顶端强力震动,大胆触发彼此内心渴望,是前戏的秘密武器。同时人性化超静音,让你私密无忧,从容体验属于自己的幸福一刻。
健客价: ¥59.9煎药
健客价: ¥148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548健脾,燥湿。用于胃脘胀痛。
健客价: ¥40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跌扑肿痛。
健客价: ¥248收敛止泻,解毒消食。用于湿热泄泻,伤食泄泻。
健客价: ¥22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健客价: ¥27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
健客价: ¥16降气化痰,止咳定喘。用于风寒入肺,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痰多,喘促胸闷,周身酸痛或久咳不止,以及老年支气管炎咳嗽。
健客价: ¥25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 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中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 2.耳部血流及神纤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 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等。 4.周围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健客价: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