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生活 > 中医养生 > 《黄帝内经》是如何认识“冬病夏治”的?

《黄帝内经》是如何认识“冬病夏治”的?

2018-08-10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也是自然界中阳气最旺盛时候。根据《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夏季阳气充足,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愈升愈旺的趋势,气血流通旺盛,药物容易吸收,“冬病”暂得缓解,体内凝寒之气易散,运用补虚助阳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

所谓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其具体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法来推算的,以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冬病夏治的原理

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虚寒体质。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

古人将自然界致病因子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其中寒邪诱发的疾病,多发病于冬季。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讲述了夏季的气候特点:“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也讲到了夏季的作息调节:“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书中告诫:“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如果养生不当,便会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即由于阴阳的对立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夏季五行属火,自然界阳气旺盛升发,若夏季养生不当,在冬季“水冰地坼”之时,便会招致疾病发作。常见的“冬病”有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阳虚体质或老年人由于阳气匮乏而导致的畏寒、脾胃虚寒类疾病。这些疾病多半是体内阳气虚衰,外邪侵入而发病。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