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特色 > 气功太极 > 太极拳,得力感

太极拳,得力感

2017-04-26 来源:太极拳学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气”在古典太极拳文献里经常出现,除具有物质含义外,在不同的地方还有其他不同的含义。如“气宜鼓荡”之“气”就同时具有气势、物质的含义。长期练功的,能感受到体内气的存在。比如在腹部,就有诸如蠕动、气团活动、宽畅松净等多种感觉。

  一、松、慢、存想结合是得力感产生的条件

  太极拳竞赛套路有两种练习形式:一是侧重竞赛表演,二是侧重内劲体验。用作竞赛时,有时间限制,有观众,有裁判,有胜负压力,有太多的干扰,因此太极拳走架过程中的诸多用意内容不能从容落实。用作内劲体验时,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太多的外在干扰,如果觉得打起来别扭不得劲,可以停下来保持某个姿势加强存想找回感觉。甚至可以退回来重新体验,可以慢、很慢,甚至越慢越好。

  所谓感觉就是得力感或称得劲儿。关于得力感,前人有许多描述。郝为真说:“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李雅轩说:“在练架子时,身势应如载重之船行之于江河间。”武禹襄认为“牵动往来气贴背”,“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运劲如抽丝”。等等。

  得力感的产生与得力感的体认,是通过松、慢、存想三者协调运作而实现的。放松是肢体上的要求,慢是运动速度上的要求,存想是精神意念上的要求。

  做个试验:手臂平伸出去,紧握拳,整个手臂张紧用力,再松开拳成掌,手臂肌肉放松不用力,越松越好。细细体认这两个过程,哪一个过程中臂沉重有力,哪一个过程中臂轻飘无力,非常明显,放松状态的手臂反而觉得沉重有力。

  套路练习时松柔不用力,沉肩坠肘,手臂就重起来:气沉丹田,腹部松净,身体就重起来。四肢、躯体重起来,压下来,就要去支撑、去托起这些重感,于是,虚领顶劲、腰形上顶、拔背、挺膝等向上的用意过程相伴而生。愈松,愈压得沉重。身体各部有负载肢体重力体验之日,就是太极拳内劲上身之时,重力感愈明显,内劲质量也愈高。压与托,相辅相成。互争互抗。除了上下的压与托及对拉拔长,还有左右之间、前后之间的互争,两手互争,手脚互争,头手互争等等,无处不争。得力感明显的部位是胸背,“牵动往来气贴背”,即是此得力感。其次是手,腰起主宰作用,如果腰失去得力感,全身得力感尽失。

  慢、放松,最容易体认出稳实有力之感。慢练、肌肉放松的拳术较之快练的拳术,更有厚实有力之感。

  二、身心兼顾,内外联系

  得力感不单纯是身体方面的体验,它是与外界有联系的,与外界联系的存想。可以用“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来指导。

  古人认为,气是构成宇宙的最精微物质,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精微物质。

  “气”在古典太极拳文献里经常出现,除具有物质含义外,在不同的地方还有其他不同的含义。如“气宜鼓荡”之“气”就同时具有气势、物质的含义。长期练功的,能感受到体内气的存在。比如在腹部,就有诸如蠕动、气团活动、宽畅松净等多种感觉。

  察“气宜鼓荡”:鼓,有振动、膨胀的意思;荡,有摇动的意思。鼓荡就是生生不已的运动宛如可伸缩的立体球,能向八方辐射动荡开去。有的人行拳时气沉丹田,腹部宽畅松净,或腹部有气团活动之感,但仅用此冠以“鼓荡”是不全面不贴切的。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