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疾病 > 中医儿科 > 小陈说医:育儿当知行合一,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小陈说医:育儿当知行合一,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2017-02-09 来源:神农中医馆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等这些古训,

  大家好,我是小陈医生,

  好久没跟大家见面了。

  记得我从08年跟师开始,就接触到各类性格的小孩,或温顺,或好动,或安静等,一个小孩代表着一个家庭的教育、经济、教养等程度。

  相比较而言,

  现在70后或者80后的父母其实最重视孩子的教育,

  是最肯为孩子付出的一代。

  然而,这样苦口婆心教育出来的孩却问题迭出,十分令人操心。

  因为方法不对,所有努力付之东流。

  那么,现在的孩子究竟有哪些通病呢,身为家长又该怎样引导呢?

  第一个通病

  现在的孩子不会体恤父母,

  因为他们无法看到父母工作很辛苦,

  他们怎么可能有意识去做到体恤!

  以前是农业社会,父母辛劳,

  孩子们要到田地里去一起劳作,

  当然知道父母很辛苦。

  母亲天没亮就起来,忙到半夜,有时候还在帮他们缝衣服、做鞋子,

  他们心里面深刻感觉父母太不容易了,所以他们努力的动力就是赶紧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可是现在商品经济发达,孩子们很少有机会看到父母的艰辛,

  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他们只知道一张口或者一刷卡,钱就可以得到。

  怎么很好地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辛苦呢?

  父亲的辛苦要母亲讲,另一半也要讲,这样与孩子交流就会很自然、很真诚。

  教育是合力,要互相配合,老师教孝顺父母,父母教尊重老师。

  还有,家族里提倡“易子而教”,这样这个家族就容易形成知恩报恩的家风。

  第二个通病

  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模式,

  他没有通道去深刻了解付出与劳动的内涵,

  自然他就也无法理解什么是“感恩”。

  比如让孩子去去厨房洗菜、帮忙,

  他就知道做一餐饭是很辛苦、不容易的,他就知道珍惜,也不会好逸恶劳,

  稍加引导还会逐渐懂得去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所以很多感受的能力是要你陪着孩子一起去做的,

  而不是像现在绝大部分家长将孩子放在温室里“供着”,

  所谓的宁愿让自己累着,

  也不要让孩子辛苦。

  试问问,现在你让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累”,那以后又如何让他独自去面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强加给他的“累”呢?

  此时作为父母的你又去给他们遮风挡雨吗?

  第三个通病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沉溺在玩乐当中,

  这里涉及到外在和内在两个因素。

  外在因素即诱惑以及同伴,

  有时总是借口于外在环境,

  然而内在是什么呢?

  内在是在追求人生的欲望、享乐,还是有责任心,在实现他人生的目标,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为什么父辈一代的人读书、工作都不用人家操心?

  因为他们的动力在于有责任感,

  然而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没有什么责任感,

  从小就觉得欲望的满足和足够的享乐才是人生的幸福,

  只要一放假就想怎么玩、怎么吃,都是这些。

  怎么办?

  学贵立志

  试着引导孩子们学会立志: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为国家、为社会奉献。

  如果他们是往这个方向经营他们的人生,就不会陷到那些无穷无尽的欲望当中去,

  反而会觉得那是在浪费生命。

  而很多孩子没有志向,

  他们每天就是要找这些欲望的麻痹,

  不然就很无聊。

  其实说实在的,他们玩完以后更空虚。

  我们的人生追求什么?

  假如你也是追求利益、追求享受,

  你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是这样的人生目标呢?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

  开始阶段在这张白纸上所涂所写所画都跟父母关系密切,

  有时还是父母亲自执笔。

  有一句话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好的胜于蓝,坏的也会胜于蓝,

  所以孩子这个情况,作为父母有没有反思?

  说到此,绝大部分父母可能会说孩子的教育是个大工程,其实不然,在与孩子共同生活的细节就可以时时影响孩子的认知。

  《黄帝内经》:“食饮有节”。

  对于孩子更是如此,然而现实中家长们生怕孩子营养跟不上,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不遗余力地强加或者引诱孩子尽量多吃。

  道家有句话“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不管吃什么东西,都要因时因地因时,

  饮食之道在于五味调和,

  若如此则阴阳平衡,其实父母在告诫孩子吃饭适度时,

  也是在间接地教导孩子任何事情切记不要纵欲。

  现代物质极大地丰富,各类零食琳琅满目,孩子一吵一哭着要吃,

  父母“爱”得义不容辞,

  只要孩子高兴则有应必求,更有甚者,

  任其将零食当成主食。

  这样教出的孩子不仅身体羸弱,性情也极度的自我、自私,

  认为一切都理所当然。

  古训“食而不语”也是小儿教育中应该提倡的,

  但现在一部分父母在餐桌上习惯训斥孩子,还有所谓的讨论问题,

  吃饭的时候不能好好吃饭,

  很多厌食症、抑郁症的孩子都是从这落下病根。

  这样的孩子条件反射地将父母对他的训斥、

  对他的伤害与吃饭形成一种关联,

  长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创伤。

  还有,生活中很多孩子“食”的时候不仅要语,

  而且动作花式多样,

  比如看电视,玩手机等

  父母任其发展,当看到孩子还没有吃饭,

  边哄着或者骂着,边端着碗追着喂,

  我只能说这样的教育最终是失败的。

  《黄帝内经》:“起居有常”。

  中医常言“天人合一”

  即是说人应该顺其自然。

  然而现代人完全违背自然,

  熬夜的比比皆是,并且习以为常,这种现象早已渗透到了孩子。

  若父母们以身作则,规范孩子的生活,

  按时睡觉,这样孩子们不仅身体健康,

  而且也无形中学会了自律,

  这也是一种教育。

  总的来说

  作为现代人的父母们人为做作的东西太多,不自然的东西太多,

  而想找回自然的东西,

  就一定要回归到传统。

  如果父母能知道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等这些古训,

  孩子的教育何尝不能做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