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不知道,因为手机贴膜引起眼部不适来就诊的,眼科医生还真碰到过。
患者是一名大学刚毕业的男孩,23岁,找到工作后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就买了只新的苹果手机“犒劳”自己。小心翼翼地用了一个星期,寻思着还是贴张膜“护体”吧,毕竟摔碎换屏就不止贴张膜的费用了。
没想到,换上新膜没几天眼睛就不对劲儿了,到医生处就诊,主诉“看屏10分钟,酸胀半小时,看远处模糊不说,还动不动流泪”。医生一检查,就知道是睫状肌的调节功能出现了异常。
有一项调查显示,不论是磨砂贴膜、高清膜还是普通贴膜,透明度均比不贴膜的手机有所下降。
插播词条:睫状肌是用来干嘛的?
人的眼睛就像是一个纯天然的“相机”,“镜头”就是晶状体,而睫状肌的收缩和松弛是为了改变“镜头”的屈光度,让看远、看近时“相机”吸收的光线都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成像”。
“我劝他把手机贴膜拿掉,然后配了点药,3天后复诊时已经没事了。”不过侯医生说,像这样的患者,很可能是睫状肌功能本来就有缺陷,是贴膜看屏幕的行为诱发了其功能异常。睫状肌功能天生有缺陷的人多不多?目前没有相关统计,但在人群中是有一定比例的。
贴膜的三大危害
1、加重视觉疲劳
一般来说,不贴膜反而对眼睛可能更好。长时间看贴完膜的手机,由于保护膜的遮挡导致进入眼内的光线较小,从而产生眼部的光感不足,眼睛容易出现刺激、疲劳的表现。
手机贴上贴膜之后,长期不更换,杂乱无章的划痕让手机屏幕显示看起来更费力,眼睛的睫状肌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晶状体持续保持较大的张力,眼睛健康更容易受损害。
建议:
使用手机超过半小时之后要注意眼睛的休息,同时尽量避免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玩手机。最好活动一下眼球,增加远距离用眼的时间,以更好地养护眼睛。
3、质量差危害眼睛
大家在路边选择的手机膜,质量本来就不稳定,如果买到劣质的手机贴膜,就像人使用劣质的眼镜片或墨镜一样,如果长期使用,同样会对眼健康造成影响。
淘宝搜索手机贴膜,便宜的只要几块钱
眼科专家:
我的手机从不贴膜
为什么贴膜会让有些人感到眼部不适?这还得从光学原理说起。
插播词条:光的折射
这一光学名词想必都在初中学过了吧?让我们复习一下: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之所以表述为“一般”,是因为当两种透明介质密度相同时,传播方向并不会变化。
回到“手机贴膜”的话题,手机屏幕和膜这两种透明介质不但材料不同,密度也不同,从手机屏幕发出来的光线遇到膜必然发生折射。重点来了,在此过程中光线的亮度、对比敏感度都会受到削弱,某宝上号称的“透光率90%以上最高可达100%”、“高清”自然不可信!
至于“抗蓝光护眼”的贴膜,噱头大于实际。医生坦言,查阅国内外文献,确实有“蓝光伤眼”的说法,但从医多年,没碰到一例因蓝光引起眼部不适来就诊的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膜越厚、表面的划痕越多、气泡越大,光的折射会越强,引起眼部不适的可能性就越大,情况比较严重的话,成人出现睫状肌调节痉挛,儿童出现假性甚至真性
近视。”
手机膜也许能减少屏幕划痕,但不管贴不贴膜,并不能把屏幕的强度提高,手机掉在地上,该碎还是会碎。一些人认为的钢化膜摔碎了,相当于替手机屏幕“挡了灾”的观点,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不过从门诊情况看,单纯因为手机贴膜“贴伤眼睛”的患者并不多,但因为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而出现严重干眼、头晕、眩光等症状的患者还真是数不胜数,“有时候双休日每天最多碰到7个”。
你以为不贴膜是不是眼睛就没事了?NONO!
其实手机贴膜仅仅是危害眼健康的“助推器”,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使用手机时的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这种对眼健康的危害,远比看电视、看电脑、近距离阅读及写字要大得多。如果你有“
强迫症”,不贴膜不爽,可以这样做:勤更换,膜上出现划痕,就该换膜了,或者贴得不好有气泡,别不舍得,直接扔了吧!
特别提醒,不少家长为了哄孩子,手机已经几乎成了屡试不爽的“法宝”,但是孩子的眼睛视力尚在
发育期,不适合经常盯着手机玩,为了防止孩子近视,建议每半年带孩子到医院眼科做一次“睫状肌麻痹验光”,尤其是4岁以上的孩子。
如果想杜绝手机危害到眼睛,那就是少看手机,最起码不要长时间看手机,看一会让眼睛休息几分钟。
业内人士:
主流手机没必要贴膜
一位屏幕制造厂的技术人员表示,目前主流手机屏幕都是使用类似玻璃性质的手机屏,有着非常高的表面硬度和抗划伤能力,不需要通过贴膜来进行保护。大家正常使用是不会对这类手机屏幕造成损害,自然也就没必要给手机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