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9者称为弱视。弱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儿童眼病,是婴幼儿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如知觉、运动、传导及视中枢等原因未能接受适宜的视刺激,使视觉发育受到影响而发生的视觉功能减退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视力低下及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症状特征
1.光觉
绝大多数患者通过黑暗玻璃片看视力表,视力都相应地减退几行,但有些弱视眼则不然,在弱视眼前放不放黑暗玻璃片都能看清同一行视力表,有时视力甚至可以略有提高,在暗淡和微弱的光线下,弱视眼的视力改变不大。
2.对比敏感度
对比敏感度(CSF)检查是检查形觉功能的方法之一,通过测定视器辨认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条栅所需要的黑白反差来评定视功能的好坏,它不仅反映视器对细小目标的分辨能力,也反映对粗大目标的分辨能力,故能更全面地反映视功能,远较视力表视力检查敏感。
斜视性弱视患者的CSF测定有两种表现,第1组仅对高空间频率低下,第2组则对高,低空间频率都降低;后者的弱视程度比前者为重而且弱视发病年龄也较早,因此Hess建议将斜视性弱视进一步分为高空间频率异常型及全空间频率异常型,这两型在斜视类型,治疗反应及弱视复发各方面都没有区别。
3.拥挤现象
弱视眼的体征之一是对单个字体的识别能力比对同样大小但排列成行的字体的识别能力要高的多,这个现象叫拥挤现象,Hilton发现弱视患儿对单个字的视力可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只有用排列成行的字体检查,才能发现弱视,因此用单个字体的检查结果不能反映弱视的真实情况。
约有1/3的发育性弱视在初起时没有拥挤现象,但在治疗期间忽然出现,各弱视眼对行字体与单个字体识别力的差异很大,行字体视力越低下则二者之间的差别也越大,有的很惊人,例如有些病例的行字体只能识别6/30而单个字体的识别力则为6/6,单个E字视力表为0.6者仅为行字体E字表的0.25左右,这是因为邻近视标之间的轮廓相互影响关系。
最初认为拥挤现象仅见于弱视,是弱视患者所具有的特征,Tommila则持不同意见,认为拥挤现象与视力水平有关,视力越差,拥挤现象越严重,因为由于其他眼病引起的视力高度减退也可有这现象,同时在人为的(用镜片使视力模糊)病例也可引起本现象。
4.注视性质
弱视患者中有两种不同注视性质,即中心注视及旁中心注视,可用投射镜(projectoscope)检查,遮盖健眼,令患者用弱视眼直接注视投射镜中的黑星,检查者观看投射镜中的黑星是否正好位于患眼的黄斑中心凹上,用黄斑中心凹注视者称中心注视,用中心凹周边处视网膜注视则称旁中心注视。
旁中心注视可以是水平位也可以是垂直的,可以是稳定的也可以是游走性的,离黄斑中心凹越远,游走性越大,游走性旁中心注视的预后比稳定性旁中心注视者优越,一般趋势是注视点离中心凹越远,该弱视眼的视力越差。
没有投射镜者可用手电筒比较两眼的Kappa角,估计弱视眼为中心注视抑或旁中心注视,如为中心注视,则角膜光反射必位于两眼的相同位置,说明两眼Kappa角的大小和“正”“负”完全相同,如为旁中心注视,则两眼的Kappa角有显著差异,用手电筒估计注视性质,方法简便易行,不用特殊器械,但结果并非绝对准确,极轻度的旁中心注视不易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