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技术帮助弱视儿童重获立体感
摘要:斜视、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和形觉剥夺是导致儿童弱视的四大病因,利用视感知觉系统,医生可以更精准地对患儿进行双眼知觉眼位、扭曲度、立体视等7项检查。
弱视是儿童眼病发病率中排名第二的疾病,患儿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不仅视力低下,还将一辈子生活在一个近乎平面的世界,没有立体感。
在国内临床使用近5年的视感知觉3D系统,被证明可有效帮助弱视儿童恢复良好的双眼视觉功能,重获“立体感”。
记者日前在某医院眼肌专科的检查室里看到,5岁的彬彬(化名)戴着偏振3D眼睛,使劲盯着屏幕上的圆圈和十字符号,右手慢慢地移动鼠标,尝试着将十字符号放入到圆圈内。“好了,我放进去了!”彬彬高兴地点下鼠标左键确定时,记者却分明看到屏幕上两个符号之间还有将近2厘米的距离。很快,系统弹出了结果,显示眼位阈值偏移15度。
斜视、屈光不正、屈光参差和形觉剥夺是导致儿童弱视的四大病因,利用视感知觉系统,医生可以更精准地对患儿进行双眼知觉眼位、扭曲度、立体视等7项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再由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利用互动算法生成生物图像信息。患儿可在医院或在家进行治疗,登录电脑系统后,佩戴3D眼睛进行在线训练。“家长普遍反馈良好,觉得新训练体系更有趣味性,孩子更愿意做,恢复效果也好。”
双眼视觉是生活工作中很多精密动作的基础。双眼视觉
发育的黄金期是2岁以前,到13岁基本停滞。如果弱视患儿没有在13岁前建立双眼视觉,他眼中的世界将是模糊且扁平的,无法判断三维结构和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