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做体检,突然发现检查单上清晰的红笔写着孩子的视力是0.1和0.2,咨询后,宝宝爸妈才知道孩子是弱视。可是什么是弱视?如何治疗弱视?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弱视其实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性眼病,它的发病率在3%左右。在英语俚语中成为“lazyeye”即懒惰的眼睛,表明这只眼睛很懒惰,不会主动看东西。弱视也是一种功能性疾病,通过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的有效治疗,可以让视觉功能完全康复。
生活中如何发现孩子得了弱视
1.看东西的时候喜欢凑得很近
宝宝看东西总是喜欢凑得很近,眯眼睛,没有耐心,宝宝经常出现拿东西拿不准,下楼不敢下,年龄小的宝宝明显对周围不发声物体没有兴趣,大一点的孩子不喜欢远处看电视。
2.斜着眼睛看东西
宝宝长时间看东西不是斜着坐着看就是歪着头看,很有可能是一只眼睛视力是弱于另外一只眼睛视力,长此以往下去,儿童的大脑皮层就是抑制斜视的那只眼睛传入信息的冲动,慢慢地这只眼睛就会变成弱视。
3.弱视的宝宝由于视力低下
对身体其他方面的发育也会造成影响,比如肢体活动不协调,左右不分,说话颠三倒四等,这些都是家长应该注意的小细节。
4.怕光
如果儿童患了弱视,在阳光下有一只眼睛会眯成一条缝。这说明儿童两只眼睛的屈光度已经出现差异,怕光的那只眼睛会变得越来越“胆怯”,视力也会随之下降。
如何唤醒懒惰的眼睛
一旦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很多家长首先想到通过药物治疗,但至今弱视的治疗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药物。家长应马上为孩子配眼镜,并坚持每天戴,决不能时戴时摘;每年应进行一次散瞳验光,如眼镜不合适要及时更换。平时让孩子多做精细工作,如穿珠子、描画等。家长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让孩子配合治疗,不要怕麻烦而影响训练效果,甚至训练失败。
0-3岁是儿童弱视治疗的关键期,3-8岁是治疗的敏感期,12岁以后再治疗弱视,视力恢复的机会就越来越小。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弱视患者超过一定年龄,治疗起来会比较困难。如果在学龄前发现孩子弱视,及时进行正规治疗,一般是可以治愈的,而且年龄越小,疗效越好。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歪头看东西的习惯,看东西时经常皱眉、眯眼,或凑近才能看清楚,要及时带孩子检查,一旦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家长注意应鼓励孩子配合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