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眼科频道 > 眼科疾病 > 斜视弱视 > 科普一下斜视、隐斜视

科普一下斜视、隐斜视

2017-08-27 来源:梅医生的视光工作室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斜视时双眼不能注视同一物体。斜视的病人看东西时,一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中心凹上(正常眼),斜视眼则成像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双眼视网膜成像的位置不对应。

  很多家长问:什么叫斜视、隐斜视?为什么现在验光都强调要做斜视、隐斜视的检查?与验光配镜有什么关系?来听我简单科普一下。

  什么是斜视?

  斜视,是指两眼“视线不正”,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的情况(注意,斜视不是歪头视物,而是双眼的视线不一致)。正常人的两眼视线应该是对应、共轭的,当注视一个物体的时候,此物体的影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上,经过大脑的融像使两眼所见的影像合二为一。

  斜视时双眼不能注视同一物体。斜视的病人看东西时,一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中心凹上(正常眼),斜视眼则成像在中心凹以外的位置,双眼视网膜成像的位置不对应。此时会出现复像(患者会把一个物体看成是2个)或者一眼看到的影像受到抑制——视觉抑制,大脑只接受正常眼传递来的影像,斜视眼传递到大脑的影像被抑制了。

  无论复像或者视觉抑制都会影响双眼单视功能与立体感,甚至会导致视力发育不良、弱视。因此,斜视不仅是美观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无法弥补的视觉功能异常与弱视。

  内斜视

  内斜视就是一般俗称的“斗鸡眼”,斜视眼的视线向内偏斜(图2)。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斜视,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即是:内斜视是由调节异常造成的,处理了调节问题后就可以矫正斜视)常发生在2~3岁左右,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会聚与调节比率(AC/A);非调节性内斜视则和AC/A无关,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外斜视

  外斜视,斜视眼的视线向外偏斜(即是:一眼看左,一眼看右),分为间歇性与恒定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即是:有时表现为斜视,有时表现为正位眼)患者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分时间眼位可由大脑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尔疲劳或融像不能代偿时才表现外斜。有些儿童为了避免外斜眼位引起的复视,常常会闭一只眼睛。间歇性外斜视有可能由偶尔出现外斜视的情况变成持续的外斜视,即:发展成恒定性外斜视(斜视持续表现)。

  斜视的治疗

  斜视的治疗方法,因斜视的类别不同而异,一般可分为非手术疗法与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调节性内斜视可以通过戴上适当的远视镜或双光镜来矫正;如果还同时伴有弱视,则可同时做弱视训练。其他类型的斜视常常需要手术。

  手术疗法:是以手术的方法调整眼外肌的附着点位置,改变眼外肌作用于眼球的力量,使眼位趋于正常。

  隐斜视

  隐斜视是指双眼同时视物时,眼位正常;但当融像被打破时(比如遮盖一眼),双眼的视线不再能注视同一个物体的情况(图4、图5)。

  隐斜视的特征是双眼同时视物时,没有斜视。但大脑需要使用视觉中枢的“融合力量”来使保持注视同一物体的状态,当视觉中枢的融合能力下降或不能代偿时,就会出现眼睛酸胀不适等视觉疲劳的临床表现。

  严重的隐斜视也会逐渐变为斜视。

  隐斜视的治疗

  隐斜视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通过配镜方案和视觉训练就可以治疗。

  一些比较大的隐斜视或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仍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也需要手术治疗。

  验光时要查眼位以发现是否有斜视或隐斜视,以做相应的处理。

  隐斜视的配镜原则

  外隐斜、间歇性外斜视:近视眼配框架镜时应该尽量足矫(远视眼欠矫),可同时做集合训练。

  内隐斜、间歇性内斜视:近视眼配框架镜时欠矫正(远视眼足矫正),可同时做散开训练(但是散开训练效果常常不明显),效果不佳的可以配戴三棱镜。

  垂直方向隐斜者不适宜训练,通常需要配戴三棱镜,屈光度高患者的可以通过镜片移心获得棱镜效果。

  斜视的治疗原则

  先天性内斜视需要手术治疗

  完全调节性内斜视一般都是远视,远视足矫正处方戴镜,不做手术矫正,注意同时治疗弱视(遮盖+弱视训练)。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远视足矫正处方戴镜,3-6个月后眼位不能完全矫正的非调节部分应手术矫正,调节部分继续戴镜矫正,同时治疗弱视。

  高AC/A型调节性内斜视可戴双光镜:全屈光矫正下加+1.5-+3D球镜。

  非调节性内斜视,有弱视者先治疗弱视,双眼视力平衡后,应及时手术矫正眼位。

  外斜视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