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先天性白内障儿长出新晶状体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渴望着一双清澈的眼睛
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儿童盲症的一项主要原因,患儿出生时眼球晶体呈部分或完全混浊,可导致永久性失明。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是切除病变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但2岁以内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并不适用。
这是为什么呢?
2岁以内的幼儿眼球还未发育完全,而人工晶体都是统一的规格大小,不适合幼儿的眼球。即使勉强适合,患儿眼球会逐渐长大,人工晶状体也变得不匹配。此外,接受了人工晶体植入的患儿术后易发生炎症和其他并发症。因此,一直以来,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都难以得到最佳的治疗。
一毕业就从事白内障研究的刘奕志,18年前就盯上了这个世界级难题。
经过18年无数个日夜的潜心研究,刘奕志发现,其实眼球的晶状体边缘存在着内源性的干细胞,可以不断分化生长成晶状体细胞。
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长出新的尾巴,晶状体边缘的内源性干细胞也能长出新的晶状体
在传统的白内障手术中,需要切开6×6毫米大小的切口,晶状体囊袋破口较大,使得内源性干细胞受到了损伤,无法再生成晶状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一次次的试验,一点点缩小切口,最终,刘奕志创建了一种全新的超微创的白内障术式,只需切开1毫米的切口!在这针孔般大小的切口内,刘奕志小心地将病变的白内障晶体清除,而晶状体囊袋则毫发无损。
这样就保护了利于细胞生长的基底膜和再生微环境,干细胞就可以自然生长出新的晶状体。
研究分六步走
1,发现眼球晶状体边缘存在着内源性的干细胞
2,成功在体外培养出了透明的类晶状体
3,发明新的超微创术式,只切开1毫米的切口
4,新术式使得新西兰兔和食蟹猴成功原位长出透明晶状体
5,临床应用于12例幼儿先天性白内障均获成功
6,在临床开展新手术,成功实施了数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