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力?
视力,是指眼睛所能分辨的外界二物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通常以视角来衡量。视角越小,视力越好。
在视不同大小、不同远近的物体时,物体两端成像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夹角不同,即视角不同。
正常的远近视力,成人一般≥1.0(5.0),视力和年龄有关。
注:1.0&5.0表示的视力(或视角)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标准视力检查表
明视力和暗视力
生活中,从光线明亮的环境突然进入黑暗的环境中,眼睛感知的周围是黑暗的,但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看见之前看不到的事物。这就是视网膜上的两种细胞在发挥自身的功能。
研究发现,眼睛感光的任务极有可能仅由三种细胞负责。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和产生黑视蛋白的特殊视网膜细胞一起构成了人类两个感光系统。
视野—周边视力的反映
视野指向前方注视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中心视力而言,反映了周边视力。
当出现大脑损伤、眼睛疾病时,可导致视野缺损,而这个过程可能不易察觉,可以通过仪器来检查。
对比度视力
视力表反映了高对比度(黑白反差明显)下分辨微小目标的能力。真实生活中物体间明暗对比并非如此强烈。
对比度丧失的原因:眼部问题(如白内障早期,晶状体模糊)以及外界光照比较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