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又称“斜眼”,是由于眼球位置不正,患者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一只眼注视目标,另一只眼便会偏离目标。
斜视有内斜、外斜、先天性、后天性之分。小儿一般后天性内斜视(斗鸡眼)比较多见。正常婴幼儿眼外直肌的发育略迟于眼内直肌,其舒缩功能与眼内直肌比稍差,所以小儿可表现为轻微的内斜视。当2~3岁左右随着眼外直肌发育成熟,这种生理性内斜视也就会随之自行纠正了。1岁内小儿有轻微斜视不需要就医,注意纠正就可以了。但学龄前期有明显内斜视的小儿一定要及早就诊,配戴眼镜纠正。严重的内斜视需要经过手术矫正。
人的双眼能够一起上下左右自如转动,靠的是牵引每只眼球壁的六条肌肉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如果其中一条肌肉的收缩力过强或过弱,无法与和其他的的肌肉力量取得平衡,就会引起眼球运动的偏斜,即斜视。
斜视主要临床表现是两只眼睛不能同时注视东西,眼位偏向颞侧,有的患者也会表现为眼睛运动受限,甚至还会出现恶心、眩晕、走路不稳等症状。且斜视患者一般同时患有弱视。
弱视多数是由于孩子视力发育受阻引起的,但斜视、近视长期无法矫正也会造成弱视。而弱视又反过来可能造成斜视。
斜视分显性及隐性两种,前者从外观可以很明显的见到两眼不协调:一眼向前看,另一眼睛向侧看。久而久之,会令斜视的一边造成弱视。另一方面,由于双眼不是一起看东西,看到的东西没有立体感,判断力会受到影响。
弱视则是一眼视力正常,一眼视力较差,只有一眼视物,看东西会少了立体感,视野较窄,外观则与常人无异。弱视的最大危害是患儿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在弱视眼患者眼里,立体视觉模糊,因而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方位和远近,这对他们日后的升学、择业都会有一定影响。一般弱视与斜视有密切关系,单眼偏斜可致该眼弱视,而弱视又可形成斜视。
很多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斜视只是影响孩子的外貌,等他长大以后自然就会变好。这其实是错误的。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患有斜视,应该及早诊治,否则会给孩子留下终生遗憾。斜视往往给儿童带来心理障碍,造成儿童性格孤僻,心理自卑。因此,斜视在双眼视力基本正常的前提下,尽早进行治疗,这样有利于双眼同时接受视觉刺激,促进双眼视力的早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