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周边朋友吐槽:家里面孩子眼睛看不清楚,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左眼弱视,视力只有0.1,由于孩子已经15岁了,要恢复视力很难。到高考报志愿时,部分专业在视力这关就被拒之门外了。弱视毁一生啊!今天就为各位虎妈猫爸科普弱视相关知识。
弱视,也称懒惰眼,双眼(通常单眼)不能同时将清晰的影像投射在视网膜,久而久之,大脑负责视觉发展的区域缺乏刺激,最终放弃这部分的视力功能,导致视力不能正常的发展,形成弱视。弱视是幼儿视觉发育中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为2%~4%。一旦孩子患了弱视,就很难拥有完善的视力和精确的立体视觉,会较大程度影响学习和生活。
弱视发育关键期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出现的问题。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在出生后前3个月、前30个月及前3岁。
以往我们认为,5岁以后再进行筛查才可靠。但现在我们发现,如果到了5岁再去发现问题,弱视治疗就有些晚了。到孩子8岁以后再治疗弱视,效果会相对较差,超过12岁则很难治愈。
但是,如果在3个月的时候就发现,他可能就不形成弱视,或者只形成轻度弱视,很容易解决。因此,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错过孩子的黄金治疗时期。爸爸妈妈以及幼儿教师们,一方面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保护和促进幼儿的眼睛发育。另一方面应具有讲究眼部卫生,正确用眼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视觉异常的表现,便于我们早期发现和为孩子治疗弱视。
那么,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孩子的视觉异常呢?
视觉异常自测法
视力表检查法
一般的孩子尤其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到3岁时经过简单的视力教认,多数都会认视力表,家长可以购买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家里光线充足的墙上,在5米远处让孩子识别。用这个方法检查最好不要低于4岁。
温馨提醒:检查时一定要分别遮眼检查,不可让孩子双眼同时看,防止单眼弱视被漏检,反复认真检查几次后,若发现两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则需带孩子做进一步检查。
参照资料:
既然视力是需要在孩子出生以后逐步发育提高,那么,不同年龄的孩子视力也不相同,就像不同年龄孩子有不同的身高一样。我们一起看看孩子视力发育的下限值吧。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视力标准:
●新生儿(0-2个月)
宝贝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他(她)眼中的一切都是模模糊糊的,只能对光照产生简单的注视和跟随反应,瞳孔会在光照时缩小。
●婴儿(2-6个月)
这个阶段孩子产生比较准确的注视和眼球追随运动,可以对熟悉的物像有明确的反应,比如,宝宝开始稳定的注视妈妈的面孔,并且跟随妈妈的面孔转动眼球。
●6个月-2岁
这阶段的幼儿注视的能力更精确,开始注视并触及感兴趣的物体,比如颜色鲜艳的玩具,好吃的食物。眼球跟随物体运动也更加准确而平稳。开始时宝宝活动的范围非常有限,他们的眼睛大多数用于近距离的活动,看远处的视觉功能发育晚于看近处的视觉功能。
●3-5岁
孩子进入幼儿阶段后,能耐越来越大,视力也在不断提高。3-5岁的宝宝视力应该达到0.5,双眼视力相差不能超过2行。
●5岁
学龄前的宝宝视力至少要在0.7,双眼视力相差不能超过2行。
宝宝在相应的年龄要达到这样的视力才算达标。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宝宝视力低于这些下限值了,赶紧到专业爱眼服务机构进行检查吧。
查找异常行为
爸爸妈妈们也可以用一些简易的方法寻找孩子患弱视的苗头,具体方法为:
①、将比较醒目的物品放在孩子眼前,观察他是否能及时发现。观察孩子双眼、单眼注视时的情况,注意他看电视的时候是否喜欢凑得很近。
特别提醒:出生6个月以内的孩子,如果注视时经常出现“对眼”的情况,那么发生弱视的可能性就比较高,爸爸妈妈们就要注意了。
②、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看东西时有没有异常的头位,比如是否喜欢抬头、低头、偏头、眯眼看,看电视是不是总是凑得很近。
③、孩子走路常常跌倒,老拿不到东西,也可能是弱视影响到他抓不准物体的距离感。此外,孩子左右不分,说话颠三倒四等,这些也都是孩子释放的“小信号”,爸爸妈妈们可要留心观察,不要放过这些蛛丝马迹。
④、患有形觉剥夺性弱视的宝宝眼睛外观上存在异常。细心的爸爸妈妈们如果看到孩子黑眼球中间有白色反光,应该请眼科医生检查,排除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甚至视网膜母细胞瘤这些疾病。
遮盖试验法
对于不愿配合检查视力的孩子,可通过遮盖试验,来大致了解双眼视力情况。具体方法为:
★有意遮盖一只眼睛,让孩子单眼注视物体,若孩子表现很安静,而遮盖另一眼时,却撕抓遮盖物,那就提示未遮盖的一只眼视力很差,应尽早到爱眼检查。
视欣青少年视光中心视光师建议:家长发现孩子视觉异常,请及早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及早发现弱视,可以通过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遮盖治疗及视觉训练等改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