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在医学上叫麦粒肿,又叫眼睑炎。得了“针眼”,最初病症是眼皮微痛,感染区泛红,还会有一个小脓点,像针眼儿大小,因而有了针眼的别称。
菊花水冷敷可治麦粒肿
治疗方法:在针眼刚出现时,可选择菊花、白花蛇舌草、蒲公英中的一两味药,冲泡后热敷,以温热为宜,或捣烂外敷,每日4—5次。将剥了皮的温热鸡蛋敷在眼处也有类似效果。最好不要直接用热水蒸气熏眼,以免烫伤。发病后不可用手挤压患处,如果症状严重,要及时就医。
中医认为,“针眼”一是因感风热毒邪,使得眼睑结疱;二是过多食用辛辣食物,脾胃蓄积热毒,上攻于目引起。因此,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祛风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内服可选清脾散或仙方活命饮,外治宜用如意金黄散等。
麦粒肿该怎么预防呢?
一、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清洁,不用脏手或脏物揉擦眼睛。
二、注意休息,看电视、打电脑、写作业时间不宜太长,增加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三、积极治疗眼部慢性炎症,对反复发作的麦粒肿,应注意检查是否有屈光不正,若患有屈光不正应及时矫正。
推荐:麦粒肿的4个中医治疗配方
1、金银花露
1)原料:金银花适量。
2)做法:金银花用水浸泡后,煎煮蒸馏即得。服金银花液。
3)功能:清热解毒。
4)主治:麦粒肿,证属风热毒邪外客者。
2、菊花甘草汤
1)原料:白菊花,生甘草。
2)做法:以水2碗,将2味浸泡30分钟,煮沸10分钟,去渣。趁温热时代茶频饮。
3)功能:疏风清热,除痛疖肿毒。
4)主治:麦粒肿,证属风热袭表者。
2、栀子仁粥方
1)原料:栀子仁(捣为末),粳米。
2)做法:粳米煮粥,临熟时下栀子仁末,搅令匀,趁温服之。佐餐。
3)功能:清热解毒,凉血和胃。
4)主治:麦粒肿,证属心肝火旺,症见目赤肿痛者。
3、拔丝山药
1)原料:山药,白糖。
2)做法: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滚刀块,放入开水中烫过,沥干水分,置油锅内炸至五成熟,皮呈黄色捞出。炒锅内放油,文火烧至四成熟,放入白糖,至金黄色起泡时,倒入山药,将锅离火炒匀,即可食用。
3)功能:和胃健脾,固肾益精。
4)主治:麦粒肿,证属脾胃虚弱,正虚邪实,症见目赤肿痛反复发作者。
4、清沙牛蒡叶
1)原料:鲜嫩牛蒡叶,佐料适量。
2)做法:牛蒡叶洗净,切成小块,急火爆炒,加入黄酒、调料拌匀停火。佐膳,分餐食之。
3)功能:疏风散热,清热解毒。
4)主治:风热型麦粒肿痛。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健客价: ¥15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
健客价: ¥36请按产品说明书或在医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健客价: ¥85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健客价: ¥54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健客价: ¥68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主外感风或风温初起;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疔疮肿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健客价: ¥36清咽润喉(清咽)。
健客价: ¥6抗菌消炎。用于前列腺炎及慢性盆腔炎等疾病。
健客价: ¥19散瘀消肿,活血止痛。用于关节炎及软组织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
健客价: ¥33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健客价: ¥39益气养阴,培补脾肾。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所致的乏力气短,自汗盗汗,口干咽燥,头晕耳鸣等症。
健客价: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