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束支传导阻滞:心率增快至某一临界水平时出现的束支阻滞。
摘要:如HV也延长,提示左束支完全阻滞后经右束支的传导也有不完全阻滞;同时心电图记录左、右束支电位,可证实左束支的电位显着晚于右束支。
1.症状与体征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没有症状,
体检时RBBB可闻宽分裂,LBBB时S2逆分裂。
(1)左束支传导阻滞。
1)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①V5、V6、I、aVL导联q波消失,呈宽大而有切迹的单向R波。②、V2呈宽大而深的QS波或rS波。③QRS时间-
0.12s。继发性ST-T波改变,在宽大R波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倒置;在QRS主波向下的导联中ST段抬高,T波高耸。④希氏束心电图特征:V波时间0.12s,提示心室内传导时间延缓;AH和HV间期正常,表明激动从房室结传到希氏束后,经右束支下传至心室的传导是正常的,如HV也延长,提示左束支完全阻滞后经右束支的传导也有不完全阻滞;同时心电图记录左、右束支电位,可证实左束支的电位显着晚于右束支。
2)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具有上述图形,且QRS时限0.12s。
第20章心律失常(6)
(2)右束支传导阻滞。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①Vi、V3R导联呈rSR型或宽大而有切迹的R波。②V5及I、aVL或n、1、aVF导联为qRs或Rs型,S波深宽。③QRS时限0.12s。④继发性ST-T改变,有晚迟R波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倒置;有宽大S波的导联ST段稍抬高,T波直立。⑤希氏束心电图特征。V波时限0.12s,提示心室除极时间延长;AH和HV间期正常,如HV间期延长,表示经左束支下传也延缓;经左心室记录左束支电位,同时经希氏束记录右束支电位,可证实右束支阻滞。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具有以上心电图特征,但QRS时限0.12s。
(3)频率依赖性束支阻滞。临床心电图记录到时有时无的束支阻滞,其出现与消失与心律快慢有关,分为两种。
1)三相束支传导阻滞:心率增快至某一临界水平时出现的束支阻滞。
2)四相束支传导阻滞:心率减慢至某一临界水平时出现的束支阻滞。
三相束支阻滞相对常见,多呈右束支传导阻滞,易出现于心率快的情况下,如窦房房室传导阻滞、心房颤动等。四相束支阻滞少见,多以左束支形式出现,几乎均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有的是永久性束支阻滞的先兆。
(4)左前分支阻滞。①电轴左偏,在40——90②I、aVL呈qR型,n、m、aVF、呈rS波,且RaV,SnS。③QRS时限正常或者稍延长,为0.10-0.11s,aVF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可稍延长,0.045s,Vi-V;的r波低小,V5、V6可有较深的S波。④希氏束心电图AH和HV间期正常。
不伴器质性心脏病的孤立性左前分支阻滞预后良好,左前分支阻滞常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如:n、m、aVF导联呈QS型,可误诊为下壁心肌梗死。但若QS波相当深,而I、aVL导联的R波很高,则需考虑下壁梗死合并LAH。单纯下壁梗死时,颌面QRS环完全顺转;如合并LAH时,起始20-40mS向量向上呈顺转,以后逆转;单纯LAH时全部逆转。左前分支阻滞时Vb;导联r波常低小,可酷似前间壁心肌梗死,如第一、二肋的图形r波增大,则可排除之。
(5)左后分支阻滞。①电轴右偏90-120②I、aVL导联为rS型,n、m、aVL导联呈qR型,R特别高。③QRS时限0.12s。④排除右心室肥厚、肺气肿和悬垂心。⑤仅左后分支阻滞时,ah和HV在正常范围。如HV延长,提示左后分支阻滞同时伴左前分支和右束支不完全性传导阻滞。
(6)双束支阻滞。右束支合并左前分支阻滞较多见,比单纯右束支或左前分支阻滞重要。10%发展为完全性房室阻滞,但如无严重心脏病变,多预后良好。而右束支并左后分支阻滞或左前分支并左后分支阻滞者,易发展为完全性房室阻滞。